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脑机接口的研究基础 | 第13-22页 |
1.2.1 基本原理 | 第13-17页 |
1.2.2 常见的EEG信号类型 | 第17-21页 |
1.2.3 性能与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1.3 脑机接口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4 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 | 第26-30页 |
1.4.1 临床应用以及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1.4.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第29-30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基于视听觉的脑机接口及其在意识检测的应用 | 第32-51页 |
2.1 引言 | 第32-34页 |
2.2 方法 | 第34-40页 |
2.2.1 被试 | 第34页 |
2.2.2 信号采集 | 第34-35页 |
2.2.3 实验设计 | 第35-39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40-46页 |
2.3.1 健康被试的分类结果 | 第40-43页 |
2.3.2 视听觉整合效应 | 第43-44页 |
2.3.3 意识障碍患者的结果 | 第44-46页 |
2.4 讨论 | 第46-49页 |
2.4.1 实验结果的讨论 | 第46页 |
2.4.2 视听觉整合效应的讨论 | 第46-48页 |
2.4.3 实验范示的讨论 | 第48页 |
2.4.4 意识障碍患者结果的讨论 | 第48-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基于视听觉脑机接口辅助临床昏迷恢复量表交流评估 | 第51-65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方法 | 第52-57页 |
3.2.1 意识障碍患者 | 第52页 |
3.2.2 信号采集 | 第52-54页 |
3.2.3 实验过程 | 第54-57页 |
3.2.4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7-61页 |
3.4 讨论 | 第61-64页 |
3.4.1 实验结果讨论 | 第61-62页 |
3.4.2 两种评估方法的比较 | 第62-63页 |
3.4.3 BCI对患者康复的预测 | 第63页 |
3.4.4 临床患者使用BCI交流 | 第63-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基于三维立体刺激的脑机接口辅助临床昏迷恢复量表物体识别评估 | 第65-78页 |
4.1 引言 | 第65-67页 |
4.2 方法 | 第67-72页 |
4.2.1 被试 | 第67-68页 |
4.2.2 信号采集 | 第68页 |
4.2.3 实验范式与实验过程 | 第68-71页 |
4.2.4 数据处理 | 第71-7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72-75页 |
4.4 讨论 | 第75-77页 |
4.4.1 实验范式的讨论 | 第76页 |
4.4.2 病人BCI结果与临床结果的对比 | 第76-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基于视听觉脑机接口的通信系统及其在意识障碍患者的应用 | 第78-94页 |
5.1 引言 | 第78-79页 |
5.2 方法 | 第79-88页 |
5.2.1 通讯系统的结构 | 第79-82页 |
5.2.2 被试详情 | 第82-83页 |
5.2.3 信号采集 | 第83页 |
5.2.4 实验过程 | 第83-86页 |
5.2.5 数据处理 | 第86-88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88-90页 |
5.4 讨论 | 第90-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6.1 总结 | 第94-95页 |
6.2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附件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