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文献回顾 | 第17-34页 |
第一部分 Homer1a在眼部缺血缺氧损伤中的作用 | 第34-55页 |
1 材料 | 第34-3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4-35页 |
1.2 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包装 | 第35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35-37页 |
1.4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1.5 试剂 | 第38-39页 |
2 方法 | 第39-43页 |
2.1 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原代培养及氧糖剥夺模型 | 第39-40页 |
2.2 慢病毒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转染 | 第40页 |
2.3 蛋白质提取及定量 | 第40-41页 |
2.4 Western blot检测 | 第41页 |
2.5 TUNEL染色 | 第41-42页 |
2.6 前房注射诱导小鼠眼部缺血模型 | 第42页 |
2.7 β-Ⅲ-微管蛋白染色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第42-43页 |
2.8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量化观察 | 第43页 |
2.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3页 |
3 结果 | 第43-52页 |
3.1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糖剥夺缺氧损伤后Homer1a、p-Erk和cleaved-casapase3 改变 | 第43-47页 |
3.2 小鼠眼部缺血缺氧损伤后视网膜Homer1a及p-Erk的变化 | 第47-48页 |
3.3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糖剥夺缺氧损伤后抑制Erk激活对凋亡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 Homer1a表达改变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 Homer1a基因敲除小鼠眼部缺血缺氧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改变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5页 |
第二部分 NLRP3炎性体在眼部缺血缺氧损伤中的作用 | 第55-83页 |
1 材料 | 第55-5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5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55-56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2 方法 | 第57-66页 |
2.1 聚苯乙烯微球前房注射诱导小鼠眼部缺血缺氧模型 | 第57页 |
2.2 小鼠眼压测量 | 第57-58页 |
2.3 β-Ⅲ-微管蛋白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第58-59页 |
2.4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量化观察 | 第59页 |
2.5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量化观察 | 第59页 |
2.6 总RNA提取 | 第59-61页 |
2.7 RNA质量、浓度测定 | 第61-63页 |
2.8 c DNA的合成 | 第63-64页 |
2.9 荧光实时定量检测表达 | 第64-66页 |
2.10 视乳头免疫组织荧光 | 第66页 |
3 结果 | 第66-79页 |
3.1 聚苯乙烯微球前房注射诱导小鼠眼部缺血缺氧模型 | 第66-69页 |
3.2 NLRP3炎性体在C57/BL6J小鼠视乳头中的表达 | 第69-70页 |
3.3 小鼠高眼压缺血缺氧损伤后NLRP3、ASC分子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 | 第70-74页 |
3.4 小鼠高眼压缺血缺氧损伤后IL-1β 和IL-18分子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 | 第74-77页 |
3.5 高眼压缺血缺氧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在视乳头区的迁徙作用 | 第77-79页 |
4 讨论 | 第79-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110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