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管道腐蚀失效模式研究以及在线检测综述 | 第8-11页 |
1.2.1 管道腐蚀失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模糊评价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3 在线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现有方法存在的缺点及研究难点 | 第11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 第11-12页 |
1.5 论文技术路线以及研究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管道失效统计及失效模式 | 第14-21页 |
2.1 世界管道失效统计概览 | 第14-15页 |
2.2 管道失效统计分析 | 第15-18页 |
2.2.1 欧洲天然气管道失效统计 | 第15-16页 |
2.2.2 美国天然气管道失效统计 | 第16-17页 |
2.2.3 国内天然气管道事故统计 | 第17-18页 |
2.3 基于统计事故的管道失效模式以及失效原因 | 第18-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天然气管道腐蚀失效机理及分析 | 第21-30页 |
3.1 管道腐蚀失效机理 | 第21-23页 |
3.1.1 电化学及化学腐蚀 | 第21页 |
3.1.2 无硫腐蚀 | 第21页 |
3.1.3 酸腐蚀 | 第21-22页 |
3.1.4 氧腐蚀 | 第22页 |
3.1.5 应力腐蚀 | 第22-23页 |
3.1.6 管道沉淀物 | 第23页 |
3.2 腐蚀失效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3.3 事故树方法简析 | 第24-25页 |
3.4 腐蚀失效事故树编制 | 第25-28页 |
3.5 管道腐蚀失效危险源辨识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基于模糊评价的管道腐蚀失效评估 | 第30-55页 |
4.1 模糊评价法简析 | 第30-31页 |
4.2 使用FAHP法确定在管道腐蚀失效指标体系的权重 | 第31页 |
4.3 系统中各元素的权重确定方法 | 第31页 |
4.4 模糊层次分析结构的建立 | 第31-32页 |
4.5 某天然气管道腐蚀失效的模糊评价应用实例 | 第32-41页 |
4.5.1 确定因素集和评语集 | 第32-34页 |
4.5.2 确定权重集 | 第34-36页 |
4.5.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36-37页 |
4.5.4 安全等级特征量的应用 | 第37-41页 |
4.6 漏磁检测技术及其特点 | 第41-43页 |
4.6.1 漏磁检测的历史 | 第41页 |
4.6.2 漏磁检测的原理及特点 | 第41-43页 |
4.7 在线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4.8 管道在线检测腐蚀分布点统计 | 第44-53页 |
4.8.1 腐蚀深度高于70%的腐蚀分布点统计 | 第44-45页 |
4.8.2 腐蚀深度高于60%的腐蚀分布点统计 | 第45-46页 |
4.8.3 腐蚀深度高于50%的腐蚀分布点统计 | 第46-49页 |
4.8.4 腐蚀深度高于40%的腐蚀分布点统计 | 第49-53页 |
4.9 检测结果分析 | 第53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