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主要创新 | 第21-22页 |
第2章 信贷资金空间集聚理论及效率影响机理 | 第22-30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空间经济学 | 第22页 |
2.1.2 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 第22-23页 |
2.2 信贷资金空间集聚理论 | 第23-26页 |
2.2.1 信贷资金的地理集聚 | 第23-24页 |
2.2.2 信贷资金的市场集聚 | 第24-25页 |
2.2.3 信贷资金的产业集聚 | 第25-26页 |
2.3 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机理 | 第26-30页 |
2.3.1 政府适当干预 | 第26-27页 |
2.3.2 市场自由配置 | 第27-28页 |
2.3.3 金融机构布局 | 第28-30页 |
第3章 我国信贷资金空间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35页 |
3.1 我国信贷资金区域差异分析 | 第30-32页 |
3.1.1 信贷资金配置的空间不平等 | 第30-31页 |
3.1.2 信贷资金配置的空间协调 | 第31-32页 |
3.2 我国信贷资金省域差异分析 | 第32-35页 |
3.2.1 回波效应 | 第32-33页 |
3.2.2 溢出效应 | 第33-35页 |
第4章 我国信贷资金空间配置效率测度 | 第35-43页 |
4.1 配置效率测度模型 | 第35-37页 |
4.1.1 DEA模型 | 第35-36页 |
4.1.2 边际生产力均衡模型 | 第36页 |
4.1.3 Jeffrey Wurgler模型 | 第36-37页 |
4.2 配置效率测度模型比较与选择 | 第37页 |
4.3 我国省域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测度 | 第37-43页 |
4.3.1 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测度 | 第37-41页 |
4.3.2 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空间外部性检验 | 第41-43页 |
第5章 我国省域信贷资金空间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3-49页 |
5.1 空间检验计量模型 | 第43-44页 |
5.1.1 空间滞后模型 | 第43页 |
5.1.2 空间误差模型 | 第43-44页 |
5.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44-46页 |
5.2.1 变量说明 | 第44-46页 |
5.2.2 数据说明 | 第46页 |
5.3 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 第46-49页 |
第6章 提升信贷资金空间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49-51页 |
6.1 通过破除地理排斥提高信贷资金集聚效应 | 第49页 |
6.2 通过鼓励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机构集聚效应 | 第49页 |
6.3 通过合理布局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配置 | 第49-50页 |
6.4 通过促进企业健康经营鼓励融资多样化 | 第50页 |
6.5 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强化政府引导职能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