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本文所用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DNA修复酶简介 | 第13-16页 |
1.1.1 DNA修复酶的定义 | 第13页 |
1.1.2 DNA修复酶的作用 | 第13-15页 |
1.1.3 DNA修复酶与疾病的关系 | 第15-16页 |
1.2 DNA修复酶的检测 | 第16-24页 |
1.2.1 均相中DNA修复酶的检测 | 第17-22页 |
1.2.2 非均相中DNA修复酶的检测 | 第22-24页 |
1.3 本文拟开展的工作 | 第24-26页 |
第2章 基于β-环糊精聚合物对芘的荧光增强作用的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活性检测方法研究 | 第26-37页 |
2.1 前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2.2.2 β-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 | 第27页 |
2.2.3 功能化双链DNA探针AP-S1S2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4 可行性考察 | 第28页 |
2.2.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8页 |
2.2.6 APE1活性的定量检测 | 第28页 |
2.2.7 本方法的选择性考察 | 第28-29页 |
2.2.8 细胞裂解液中APE1活性的检测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2.3.1 检测原理 | 第29-30页 |
2.3.2 可行性验证 | 第30-31页 |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1-33页 |
2.3.4 APE1活性的定量检测 | 第33-34页 |
2.3.5 本方法的选择性考察 | 第34页 |
2.3.6 细胞裂解液中APE1活性的检测 | 第34-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基于β-环糊精聚合物与芘的超分子自组装的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活性检测方法研究 | 第37-47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7-38页 |
3.2.2 功能化探针U-P1P2的制备 | 第38页 |
3.2.3 检测原理可行性的考察 | 第38页 |
3.2.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3.2.5 UDG活性的定量检测 | 第39页 |
3.2.6 本方法的选择性考察 | 第39页 |
3.2.7 细胞裂解液中UDG活性的检测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39-40页 |
3.3.2 可行性验证 | 第40-41页 |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1-43页 |
3.3.4 UDG活性的定量检测 | 第43-44页 |
3.3.5 本方法的选择性考察 | 第44-45页 |
3.3.6 细胞裂解液中UDG活性的检测 | 第45-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环糊精聚合物对芘的荧光增强作用和磁珠分离的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活性检测方法研究 | 第47-57页 |
4.1 前言 | 第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4.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7-48页 |
4.2.2 功能化磁珠的制备 | 第48页 |
4.2.3 可行性考察 | 第48页 |
4.2.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8-49页 |
4.2.5 APE1活性的定量检测 | 第49页 |
4.2.6 本方法的选择性考察 | 第49页 |
4.2.7 细胞裂解液中APE1活性的检测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4.3.1 检测原理 | 第49-50页 |
4.3.2 可行性验证 | 第50-51页 |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1-53页 |
4.3.4 APE1活性的定量检测 | 第53-55页 |
4.3.5 本方法的选择性考察 | 第55页 |
4.3.6 在细胞裂解液中APE1活性的检测 | 第55-56页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