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概述 | 第12-14页 |
1.2.1 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 第12-14页 |
1.2.2 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 | 第14页 |
1.3 压电陶瓷技术应用综述 | 第14-19页 |
1.3.1 压电效应 | 第15页 |
1.3.2 压电陶瓷波传播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3 压电陶瓷机械阻抗法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于阻抗法的钢-UHPC板脱空试验 | 第20-39页 |
2.1 机械阻抗法的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2.2 试验准备 | 第23-28页 |
2.2.1 模型制作及脱空模拟 | 第23-25页 |
2.2.2 试验测试系统建立 | 第25-28页 |
2.2.2.1 压电陶瓷片的选取 | 第25-26页 |
2.2.2.2 压电陶瓷片的焊接和粘贴 | 第26-27页 |
2.2.2.3 测试系统建立 | 第27-28页 |
2.2.2.4 测试工况 | 第28页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6页 |
2.3.1 阻抗曲线分析 | 第29-34页 |
2.3.2 损伤识别分析 | 第34-36页 |
2.4 UHPC与普通混凝土(NSC)对比 | 第36-38页 |
2.5 结论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波传播法的钢-UHPC板脱空试验 | 第39-61页 |
3.1 波传播法的基本理论 | 第39-40页 |
3.2 PZT波传播法的数值模拟 | 第40-51页 |
3.2.1 Ansys压电分析简述 | 第41-42页 |
3.2.2 Ansys压电分析模型参数 | 第42-45页 |
3.2.2.1 Ansys中压电材料的参数输入 | 第42-44页 |
3.2.2.2 Ansys分析模型参数 | 第44-45页 |
3.2.2.3 Ansys模型数值分析 | 第45页 |
3.2.3 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3.2.3.1 激励电压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3.2 激励电压频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3.3 脱空厚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3.4 脱空大小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3.5 传感器相对位置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4 数值分析小结 | 第51页 |
3.3 波动法试验监测系统 | 第51-53页 |
3.3.1 波传播法试验工况 | 第51-52页 |
3.3.2 波传播法试验工况 | 第52-53页 |
3.4 波动法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3.4.1 幅值时频分析 | 第53-55页 |
3.4.2 小波能量分析 | 第55-59页 |
3.4.2.1 小波能量 | 第56-58页 |
3.4.2.2 损伤指数 | 第58-59页 |
3.4.3 试验小结 | 第59页 |
3.5 UHPC与普通混凝土(NSC)对比 | 第59-60页 |
3.6 结论 | 第60-61页 |
第4章 基于PSO-K-means聚类算法的马氏距离判别脱空厚度 | 第61-73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PSO-K-means聚类算法简述 | 第61-66页 |
4.2.1 PSO算法 | 第61-62页 |
4.2.2 K-means算法 | 第62-63页 |
4.2.3 PSO-K-means算法 | 第63-64页 |
4.2.3.1 粒子群的编码和适应度函数 | 第63-64页 |
4.2.3.2 惯性系数调整 | 第64页 |
4.2.4 PSO-K-means算法流程 | 第64-65页 |
4.2.5 PSO-K-means简单算例 | 第65-66页 |
4.3 样本选取和聚类中心 | 第66-70页 |
4.3.1 样本选取 | 第66-67页 |
4.3.2 聚类分析过程 | 第67-69页 |
4.3.3 聚类中心 | 第69-70页 |
4.4 马氏距离判别损伤深度 | 第70-72页 |
4.4.1 马氏距离 | 第70页 |
4.4.2 马氏距离判别脱空深度 | 第70-72页 |
4.5 结论 | 第72-73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
附录B (PSO-Kmeans聚类Matlab程序)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