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失真度分析的人脸活体检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人脸活体检测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第21-23页
第2章 人脸活体检测相关知识与分析第23-32页
    2.1 常见人脸欺骗攻击方式第23-25页
    2.2 人脸活体检测基准数据集第25-28页
    2.3 人脸活体检测性能评价标准第28-30页
    2.4 本文工作动机第30-31页
        2.4.1 欺骗攻击处理过程分析第30-31页
        2.4.2 真实人脸与伪造人脸失真度差异分析第31页
    2.5 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基于导向尺度纹理的人脸活体检测第32-47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基于导向尺度空间的人脸表征第32-37页
        3.2.1 导向尺度空间第33-34页
        3.2.2 基于导向尺度的局部二值模式第34-35页
        3.2.3 局部导向二值模式第35-37页
    3.3 提出的检测方案第37-38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46页
        3.4.1 实验参数设置与结果第38-39页
        3.4.2 不同变量条件对检测性能的影响第39-40页
        3.4.3 导向尺度纹理的有效性分析第40-41页
        3.4.4 数据集交叉测试性能分析第41-43页
        3.4.5 检测性能对比第43-46页
    3.5 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基于颜色失真分析的人脸活体检测第47-65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彩色共生局部二值模式第48-51页
    4.3 提出的检测方案第51-54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63页
        4.4.1 实验参数设置与结果第54页
        4.4.2 不同颜色空间和参数对检测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4.4.3 互通道信息的有效性分析第56-57页
        4.4.4 数据集交叉测试性能分析第57-58页
        4.4.5 与已有局部二值模式的对比第58-59页
        4.4.6 检测性能对比第59-62页
        4.4.7 有关互补性的讨论第62-63页
    4.5 小结第63-65页
第5章 人脸活体检测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65-73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需求分析与模块设计第65-66页
    5.3 系统实现第66-68页
        5.3.1 分类模型训练模块第66-67页
        5.3.2 人脸活体检测模块第67-68页
    5.4 基本功能测试第68-72页
        5.4.1 系统菜单第68-69页
        5.4.2 分类模型训练与测试第69-70页
        5.4.3 单张及批量人脸活体检测第70-72页
    5.5 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研究项目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分拣系统
下一篇:基于图像纹理和BP神经网络的安卓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