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8-35页 |
·选题依据 | 第18-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21-2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2-32页 |
·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 | 第22-24页 |
·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 | 第24-26页 |
·森林蒸散耗水与林地产水功能 | 第26-28页 |
·森林结构对其抵抗雪害能力的影响 | 第28-30页 |
·森林的多功能经营 | 第30-32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32-35页 |
·研究目标 | 第32-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5-4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5-38页 |
·六盘山地区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地质地貌 | 第36页 |
·气候 | 第36-37页 |
·土壤 | 第37页 |
·植被 | 第37-38页 |
·水系与水文特征 | 第38页 |
·试验区小流域概况 | 第38-45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45-56页 |
·标准样地选设及调查 | 第45-47页 |
·林分因子调查 | 第45-46页 |
·植被特征调查 | 第46-47页 |
·气象特征监测 | 第47-48页 |
·林分生物量测定 | 第48-50页 |
·生长模型的选择 | 第50-51页 |
·林冠层水文影响测定 | 第51-53页 |
·林冠截留测定 | 第51页 |
·树干茎流的测定 | 第51-52页 |
·树干液流(蒸腾)的测定 | 第52-53页 |
·土壤水分和土壤水文化学性质测定 | 第53-56页 |
·土壤水分测定 | 第53-54页 |
·土壤水势测定 | 第54-55页 |
·土壤水文和化学性质测定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第56-69页 |
·华北落叶松调查样地的基本特征 | 第56-59页 |
·不同密度林分的林木径级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林木胸径随林龄和密度的变化及模型 | 第60-63页 |
·林木胸径生长随林龄的变化 | 第60-61页 |
·林木胸径生长与林龄和密度的关系模型 | 第61-63页 |
·树高生长随林龄和林木密度的变化与模型 | 第63-65页 |
·密度对林分高径比的影响及关系 | 第65-66页 |
·蓄积量随林分密度的变化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对抗雪害能力的影响 | 第69-84页 |
·样地基本情况调查 | 第69-73页 |
·树木受害率统计和数据处理 | 第73页 |
·受害率与林分结构和立地影响因子的关系 | 第73-81页 |
·树木受害与立地环境的关系 | 第73-76页 |
·树木受害与林分年龄和密度的关系 | 第76-77页 |
·树木受害率与树木高径比的关系 | 第77-81页 |
·讨论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华北落叶松林密度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 第84-94页 |
·林下植被数量 | 第84-85页 |
·林下植被高度与盖度 | 第85-86页 |
·林下植被物种重要值 | 第86-91页 |
·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 第91-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第七章 华北落叶松林分密度对植被生物量及植被固碳功能的影响 | 第94-111页 |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碳密度估算 | 第94-99页 |
·乔木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和年龄的变化 | 第99-104页 |
·乔木层生物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第99-100页 |
·乔木层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 | 第100-101页 |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与林分密度和林龄的关系 | 第101-104页 |
·林下灌木与草本层的生物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第104-105页 |
·林分密度对灌木层生物量的影响 | 第104页 |
·林分密度对草本层生物量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华北落叶松林分的碳密度层次组成特征 | 第105-109页 |
·林龄对林分各植被层碳密度贡献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林分密度对各植被层碳密度的贡献影响 | 第108-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八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水量平衡影响 | 第111-124页 |
·研究期间的降雨特征 | 第111-114页 |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分的冠层水文分量特征 | 第114-117页 |
·树干茎流 | 第116页 |
·林内穿透雨 | 第116-117页 |
·林冠截留 | 第117页 |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的树木蒸腾变化 | 第117-119页 |
·单株树干液流的季节变化 | 第117-118页 |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样地的乔木蒸腾量 | 第118-119页 |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样地土壤蓄水量变化动态 | 第119页 |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样地的林下蒸散 | 第119-120页 |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样地水量平衡 | 第120-122页 |
·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24-131页 |
·研究结论 | 第124-128页 |
·林分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和适宜密度范围 | 第124页 |
·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和适宜密度范围 | 第124-125页 |
·林分密度对植被生物量和固碳功能的影响以及适宜密度范围 | 第125-126页 |
·林分密度等对抵抗雪害能力影响及合理密度范围 | 第126-127页 |
·林分密度对样地水量平衡和产水能力的影响及合理密度范围 | 第127页 |
·满足多功能需要并能维持较高抗灾能力的林分适宜密度范围 | 第127-128页 |
·讨论 | 第128-130页 |
·创新点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3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 第143-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