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表示学习及回归模型的稳健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9-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20页
    1.2 基于表示学习及回归模型的稳健人脸识别研究综述第20-25页
        1.2.1 基于表示学习的稳健人脸识别方法第20-23页
        1.2.2 基于回归模型的稳健人脸识别方法第23-25页
    1.3 本文涉及的数据库第25-26页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概述第26-27页
    1.5 论文组织安排第27-29页
2 基于鉴别性奇异值分解表示学习的人脸识别第29-51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相关工作第30-32页
        2.2.1 分数阶奇异值分解表示(FSVDR)第31页
        2.2.2 支配性奇异值分解表示(DSVDR)第31页
        2.2.3 最近邻矩阵表示(NOMR)第31-32页
    2.3 鉴别性奇异值分解表示学习第32-40页
        2.3.1 奇异值基集对于人脸识别的主导作用第32-33页
        2.3.2 模型第33-36页
        2.3.3 算法第36-38页
        2.3.4 n_r的取值第38-39页
        2.3.5 与其他奇异值分解表示的比较第39-40页
        2.3.6 与线性鉴别分析(LDA)的比较第40页
    2.4 实验第40-50页
        2.4.1 光照变化实验第43页
        2.4.2 块状遮挡变化实验第43-45页
        2.4.3 人脸素描变化实验第45-47页
        2.4.4 结合不同分类器实验第47-49页
        2.4.5 秩变化实验第49页
        2.4.6 参数选择实验第49-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3 基于深层递归残差网络的超分辨率及人脸识别第51-69页
    3.1 引言第51-53页
    3.2 相关工作第53-55页
        3.2.1 深层残差网络(ResNet)第54-55页
        3.2.2 非常深超分辨率网络(VDSR)第55页
        3.2.3 深层递归卷积网络(DRCN)第55页
    3.3 深层递归残差网络第55-59页
        3.3.1 残差单元第56-57页
        3.3.2 递归模块第57-58页
        3.3.3 网络结构第58-59页
    3.4 实验第59-66页
        3.4.1 实现细节第59-60页
        3.4.2 参数B和U的研究第60-61页
        3.4.3 与现有模型在超分辨率任务的比较第61-62页
        3.4.4 讨论第62-63页
        3.4.5 低分辨率人脸识别实验第63-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9页
4 基于结构约束编码的非对齐人脸识别第69-85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非对齐稳健表示模型回顾第70-72页
    4.3 结构约束编码第72-78页
        4.3.1 基于核范数约束的优势第72-73页
        4.3.2 模型第73-74页
        4.3.3 过滤步骤第74-75页
        4.3.4 分类第75-76页
        4.3.5 算法第76-78页
    4.4 实验第78-83页
        4.4.1 与相关工作的比较第79-80页
        4.4.2 光照变化实验第80页
        4.4.3 训练样本数变化实验第80-81页
        4.4.4 结构性噪声实验第81页
        4.4.5 LFW数据库实验第81-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5 基于正交普鲁克回归的跨姿态人脸识别第85-109页
    5.1 引言第85-87页
    5.2 OPP模型回顾第87-89页
    5.3 使用OPP处理人脸姿态变化的依据第89-94页
        5.3.1 OPP的几何意义第89-90页
        5.3.2 左右OPP的作用第90-91页
        5.3.3 使用OPP处理2D人脸图像中的姿态变化第91-93页
        5.3.4 使用OPP恢复人脸自遮挡区域第93-94页
    5.4 正交普鲁克回归第94-100页
        5.4.1 模型第94-96页
        5.4.2 算法第96-98页
        5.4.3 级联正交普鲁克回归第98-99页
        5.4.4 时间复杂度分析第99-100页
    5.5 实验第100-107页
        5.5.1 非正面人脸图像的2D变形仿真第100-101页
        5.5.2 非正面测试图像实验第101-102页
        5.5.3 不同姿态图像作为训练集实验第102-103页
        5.5.4 与现有方法的比较第103-105页
        5.5.5 LFW数据库实验第105页
        5.5.6 运行时间第105-107页
        5.5.7 讨论第107页
    5.6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6 结束语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31页
附录第131-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间调制阵列天线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视图相关投影分析的特征抽取与融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