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新闻片、纪录片、文献片论文

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创作阐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缘起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内关于人物纪录片的研究第11-12页
        1.2.2 国外关于人物纪录片的研究第12-13页
        1.2.3 国内关于基诺族纪录片的创作现状第13页
        1.2.4 国外关于基诺族纪录片的创作现状第13页
    1.3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1.4 创作思路和方法第14页
    1.5 作品创新点第14-15页
    1.6 工作流程第15-18页
第二章 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的前期准备第18-28页
    2.1 选题确立第18-19页
        2.1.1 深刻性第18-19页
        2.1.2 人文性第19页
        2.1.3 创新性第19页
    2.2 文献资料搜集第19-21页
        2.2.1 基诺文化概况第20-21页
        2.2.2 气候交通第21页
        2.2.3 文化名人第21页
    2.3 实地调研第21-23页
        2.3.1 第一阶段实地调研第22-23页
        2.3.2 第二阶段实地调研第23页
    2.4 资料整理第23-24页
    2.5 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的剧本创作第24-25页
        2.5.1 剧本结构第24-25页
        2.5.2 剧本的冲突设置第25页
    2.6 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的叙事视角第25-26页
    2.7 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分镜头脚本第26-28页
第三章 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的中期拍摄第28-42页
    3.1 设备以及场景选定第28-30页
        3.1.1 摄影器材第28页
        3.1.2 辅助设备第28-29页
        3.1.3 场景的选定第29-30页
    3.2 纪录片的现场拍摄第30-38页
        3.2.1 景别的选择第30-32页
        3.2.2 角度的选择第32-34页
        3.2.3 运动镜头第34页
        3.2.4 光线的运用第34-35页
        3.2.5 情景再现第35-36页
        3.2.6 拍摄过程当中的应变第36-37页
        3.2.7 影片的碎片化记录第37-38页
    3.3 现场采访第38-39页
    3.4 人物的塑造第39-42页
        3.4.1 主人公与时代环境的关系第39页
        3.4.2 主人公人生发展过程当中的关键经历第39-40页
        3.4.3 细节的捕捉第40-42页
第四章 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的后期剪辑与合成第42-48页
    4.1 整理素材第42页
    4.2 粗剪第42-43页
    4.3 精剪第43-48页
        4.3.1 叙事性剪辑第43页
        4.3.2 表现性剪辑第43-44页
        4.3.3 声音的剪辑第44-45页
        4.3.4 特殊镜头处理第45页
        4.3.5 解说词第45-47页
        4.3.6 配音第47页
        4.3.7 合成输出第47-4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5.1 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的意义与价值第48页
    5.2 创作总结第48-50页
致谢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A:部分纪录片分镜头脚本与采访第54-74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研究--以娄底市为例
下一篇:中国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特征与市场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