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LNAPLs在地下环境扩散及迁移 | 第13-17页 |
1.2.1 LNAPLs迁移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2.1.1 界面张力 | 第13页 |
1.2.1.2 毛细压力 | 第13页 |
1.2.1.3 相对渗透率 | 第13-14页 |
1.2.1.4 润湿性 | 第14页 |
1.2.2 LNAPLs迁移的微观机理 | 第14-16页 |
1.2.2.1 对流作用 | 第14页 |
1.2.2.2 弥散作用 | 第14页 |
1.2.2.3 吸附作用 | 第14-15页 |
1.2.2.4 降解作用 | 第15页 |
1.2.2.5 滞留作用 | 第15-16页 |
1.2.3 土壤及地下水LNAPLs的运移 | 第16-17页 |
1.3 表面活性剂 | 第17-21页 |
1.3.1 概念 | 第17页 |
1.3.2 种类与结构 | 第17-18页 |
1.3.3 性质 | 第18-20页 |
1.3.3.1 临界胶束浓度(CMC) | 第19页 |
1.3.3.2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 第19页 |
1.3.3.3 胶束的大小和形状 | 第19-20页 |
1.3.4 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污染地下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4.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2-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序批静置增溶实验 | 第23-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十二烷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2.2.2 表面活性剂CMC的测定 | 第25页 |
2.2.3 表面活性剂浓度及十二烷浓度的测定 | 第25-27页 |
2.2.3.1 静置增溶实验 | 第25-26页 |
2.2.3.2 振荡增溶实验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2.3.1 十二烷标准曲线 | 第27页 |
2.3.2 表面活性剂CMC | 第27-28页 |
2.3.3 表面活性剂及十二烷浓度 | 第28-30页 |
2.3.3.1 振荡增溶实验 | 第28-29页 |
2.3.3.2 静置增溶实验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二维流场条件下饱和石英砂介质中低浓度鼠李糖脂对十二烷的增溶 | 第31-4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4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3.1.3 多孔介质 | 第32-33页 |
3.1.4 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3.2.1 二维砂箱装填过程及正十二烷聚集区的设置 | 第34-35页 |
3.2.2 预实验 | 第35页 |
3.2.3 表面活性剂及十二烷浓度 | 第35页 |
3.2.4 NAPLs流动特征监测 | 第35页 |
3.2.5 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 | 第35-36页 |
3.2.6 冷冻透射电镜测定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3.3.1 增流实验结果 | 第36-40页 |
3.3.1.1 NAPLs流动特征 | 第36-39页 |
3.3.1.2 表面活性剂及十二烷浓度 | 第39-40页 |
3.3.2 表面活性剂及十二烷浓度 | 第40-42页 |
3.3.3 粒径及zeta电位 | 第42-44页 |
3.3.4 冷冻透射电镜 | 第44-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4.1 结论 | 第47页 |
4.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