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限溢价与宏观经济信息--基于无套利仿射期限结构模型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的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2 利率期限结构期限溢价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2 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的实证检验 | 第15-22页 |
2.1 预期理论的推导过程 | 第15-18页 |
2.2 数据描述 | 第18-21页 |
2.3 实证检验结果 | 第21-22页 |
3 国债期限溢价的估计 | 第22-37页 |
3.1 理论模型和估计方法 | 第22-29页 |
3.1.1 无套利仿射期限结构模型 | 第22-25页 |
3.1.2 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 第25-27页 |
3.1.3 实证结果 | 第27-29页 |
3.2 国债期限溢价的静态比较分析 | 第29-37页 |
3.2.1 即期利率期限溢价 | 第29-31页 |
3.2.2 预期的持有期超额收益 | 第31-33页 |
3.2.3 远期利率期限溢价 | 第33-34页 |
3.2.4 三种期限溢价的关系 | 第34-37页 |
4 国债期限溢价与宏观经济信息 | 第37-49页 |
4.1 利率期限结构信息 | 第37-42页 |
4.1.1 远期利差 | 第37-39页 |
4.1.2 远期利率组合 | 第39-42页 |
4.2 宏观变量信息 | 第42-46页 |
4.3 成因分析 | 第46-49页 |
4.3.1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 第47页 |
4.3.2 市场分割 | 第47-48页 |
4.3.3 信息不对称的行为机制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6页 |
5.1 结论 | 第49-5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5.3 创新之处 | 第54-55页 |
5.4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后记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