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概述 | 第12-14页 |
1.2.1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2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的特点 | 第13-14页 |
1.3 故障测距方法 | 第14-16页 |
1.3.1 行波法 | 第14-15页 |
1.3.2 故障分析法 | 第15-16页 |
1.4 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直流线路电磁耦合特点分析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 | 第18-21页 |
2.3 单回直流输电线路电磁耦合特点分析 | 第21-23页 |
2.4 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电磁耦合特点分析 | 第23-27页 |
2.4.1 理想情况下的双回线路电磁耦合特点分析 | 第23-25页 |
2.4.2 考虑实际工程情况的双回线路电磁耦合特点分析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同塔双回直流线路模量暂态特征分析 | 第29-35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同塔双回直流线路模量暂态特性分析 | 第29-33页 |
3.2.1 实际同塔双回直流线路的数值解耦 | 第29-30页 |
3.2.2 同塔双回直流线路模量暂态特性 | 第30-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 第35-44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 第35-39页 |
4.2.1 基于单回线路电气量的相模变换 | 第35-36页 |
4.2.2 模量特点分析 | 第36-38页 |
4.2.3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双端行波定位方法 | 第38-39页 |
4.3 仿真测试与验证 | 第39-42页 |
4.3.1 仿真条件 | 第39-40页 |
4.3.2 测距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时域故障测距算法 | 第44-59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基于单回电气量的模量特点分析 | 第44-46页 |
5.2.1 新差模分量构造 | 第44-45页 |
5.2.2 基于主成分优先原则的参数选择 | 第45-46页 |
5.3 基于单回线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算法 | 第46-51页 |
5.3.1 基于非故障点最大电压差值区段的故障测距判据 | 第46-49页 |
5.3.2 冗余数据窗的选择 | 第49-50页 |
5.3.3 故障测距算法流程 | 第50-51页 |
5.4 仿真测试与验证 | 第51-57页 |
5.4.1 测距算法有效性分析 | 第51-55页 |
5.4.2 测距算法适应性分析 | 第55-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59-60页 |
2.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