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自然资源 | 第15页 |
·矿产资源 | 第15页 |
·资源价格 | 第15-17页 |
2 价格理论综述及评价 | 第17-30页 |
·产品价格形成的基本理论 | 第17-23页 |
·劳动价值理论 | 第17-19页 |
·均衡价格理论 | 第19-21页 |
·资源禀赋论 | 第21-22页 |
·比较优势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第22-23页 |
·产品价格波动理论 | 第23-25页 |
·有效市场假说 | 第23-24页 |
·预期效用理论 | 第24-25页 |
·货币主义价格理论 | 第25页 |
·产品定价机制形成理论 | 第25-30页 |
·市场结构理论 | 第25-27页 |
·期货、套期保值和投机 | 第27-28页 |
·定价权 | 第28-30页 |
3 矿产品价格波动驱动因素 | 第30-58页 |
·矿产品价格波动的传统因素 | 第30-49页 |
·国际宏观环境 | 第30-37页 |
·矿产品供需状况 | 第37-41页 |
·矿产品市场结构 | 第41-49页 |
·矿产品价格波动的新兴因素 | 第49-56页 |
·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建设 | 第49-52页 |
·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 | 第52-55页 |
·其他因素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 第58-92页 |
·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定价机制 | 第58-73页 |
·石油定价机制 | 第58-64页 |
·铜定价机制 | 第64-70页 |
·铝定价机制 | 第70-73页 |
·以长期合同价格为基准的定价机制 | 第73-81页 |
·铁矿石定价机制 | 第73-79页 |
·煤炭定价机制 | 第79-81页 |
·矿产品定价机制下的受益者和买单者 | 第81-90页 |
·矿产品定价机制下的受益者 | 第82-89页 |
·矿产品定价机制下的买单者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5 矿产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第92-107页 |
·矿产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矿业产业链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 第92-105页 |
·研究方法简介和相关数据的获取途径 | 第93-94页 |
·铁矿石价格波动对钢铁行业产业链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 | 第94-97页 |
·精炼铜价格波动对铜行业产业链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 | 第97-102页 |
·原铝价格波动对铝行业产业链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 | 第102-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6 中国矿业企业规避未来矿产资源价格波动风险的对策 | 第107-135页 |
·中国对矿产品需求预测 | 第107-121页 |
·中国铜资源需求趋势 | 第107-112页 |
·中国铝资源需求趋势 | 第112-117页 |
·中国铁矿石资源需求趋势 | 第117-121页 |
·中国规避矿产资源价格波动风险的对策 | 第121-133页 |
·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制定矿产资源海外获取战略 | 第121-123页 |
·通过参股控股海外矿山的方式获取稳定的海外矿产资源 | 第123-126页 |
·开拓多元化矿源供应渠道来分散原材料供应风险 | 第126-127页 |
·加大国内矿山的勘探和开采力度来提高矿产资源的自给自足率 | 第127-128页 |
·建立完善国家战略储备体系及矿产资源风险预警机制 | 第128-129页 |
·优化现有资源消费结构的基础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 第129-130页 |
·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将某些比较劣势产业向海外转移 | 第130页 |
·建立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 第130-131页 |
·建立具有矿产品国际定价权的期货市场 | 第131-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7 结论 | 第135-140页 |
·研究结论 | 第135-138页 |
·拓展方向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附录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