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26页 |
| ·纳米材料形貌与性能的关系 | 第15-17页 |
| ·纳米材料的组装 | 第17-20页 |
| ·稀土钒酸盐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 第20-21页 |
| ·稀土钒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 ·单分散稀土钒酸盐纳米晶的合成 | 第22-24页 |
| ·稀土钒酸盐纳米晶组装体的合成 | 第24-26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钒酸铈纳米晶的形貌控制合成 | 第29-43页 |
|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 ·反应路线设计 | 第30页 |
| ·CeVO_4纳米晶的制备 | 第30页 |
| ·样品检测 | 第30-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 ·络合剂 | 第31-33页 |
| ·Ce~(3+)/EDTA摩尔比 | 第33-35页 |
| ·溶液pH值 | 第35-37页 |
| ·[Ce~(3+)]/[VO_4~(3-)]摩尔比 | 第37页 |
| ·反应物浓度 | 第37-39页 |
| ·反应时间 | 第39页 |
| ·反应温度 | 第39-40页 |
| ·溶剂 | 第40-41页 |
| ·反应参数的影响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钒酸铈纳米棒的自组装与形成机理研究 | 第43-54页 |
|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3-44页 |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 ·钒酸铈纳米棒自组装体的制备 | 第44-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 ·结果与表征 | 第44-47页 |
| ·纳米棒的生长和自组装机理探讨 | 第47-52页 |
| ·Raman测试 | 第48-49页 |
| ·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TEM和SAXS测试 | 第49-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稀土钒酸盐纳米棒的自组装与性质研究 | 第54-63页 |
|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4-55页 |
|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 ·主要仪器 | 第54-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 ·稀土钒酸盐纳米棒自组装体的制备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表征 | 第56-59页 |
| ·稀土钒酸盐纳米晶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59-62页 |
| ·稀土掺杂的LaVO_4纳米棒组装体的制备 | 第59页 |
| ·产物表征及荧光性质测试 | 第59-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1-72页 |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