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广西传统村落景观区划及保护策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景观区划研究概况第12-13页
        1.2.2 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概况第13-14页
        1.2.3 广西传统村落研究概况第14-17页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7-18页
        1.3.1 研究对象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2 研究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第21-30页
    2.1 文化景观第21-23页
        2.1.1 文化景观的概念第21页
        2.1.2 文化景观的构成第21-22页
        2.1.3 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第22-23页
    2.2 文化区第23-24页
        2.2.1 文化区的概念第23页
        2.2.2 文化区的类型第23-24页
        2.2.3 文化区的结构第24页
    2.3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4-26页
        2.3.1 结构与功能原理第24-25页
        2.3.2 格局与过程原理第25-26页
        2.3.3 异质性与尺度效应第26页
    2.4 村落景观区保护的理论体系第26-30页
        2.4.1 村落景观格局分析第27-28页
        2.4.2 结构与功能理论第28页
        2.4.3 格局与过程理论第28页
        2.4.4 尺度分析理论第28-30页
第三章 区划指标体系与数据库构建第30-51页
    3.1 选取依据第30-31页
    3.2 指标类型及属性第31-44页
        3.2.1 因子类型第31-32页
        3.2.2 因子属性第32-44页
    3.3 区划指标库构建第44-46页
        3.3.1 技术路线第44-45页
        3.3.2 指标库的构成第45-46页
    3.4 区划指标确定第46-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广西传统村落景观区划研究第51-78页
    4.1 区划原则及方法第51-52页
        4.1.1 区划原则第51页
        4.1.2 区划方法第51-52页
    4.2 景观大区第52-54页
    4.3 核心区亚区第54-55页
        4.3.1 核密度分析第54-55页
        4.3.2 核心区确定第55页
    4.4 景观区特征及成因第55-76页
        4.4.1 桂东北湘赣文化村落景观区第55-58页
        4.4.2 桂北少数民族干栏文化村落景观区第58-61页
        4.4.3 桂东南广府—客家文化村落景观区第61-66页
        4.4.4 桂西壮族百越文化村落景观区第66-70页
        4.4.5 桂中汉壮交融文化村落景观区第70-73页
        4.4.6 桂南京族—疍家文化村落景观区第73-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广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格局与过程关联研究第78-93页
    5.1 村落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联机制第78-79页
    5.2 自然驱动因素第79-82页
        5.2.1 山系地形第79-80页
        5.2.2 河流水系第80-82页
    5.3 历史驱动因素第82-88页
        5.3.1 行政建制第82-84页
        5.3.2 人口迁移第84-88页
    5.4 人文驱动因素第88-91页
        5.4.1 风水理念第88-89页
        5.4.2 儒学礼制第89-90页
        5.4.3 社会结构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村落景观区的保护策略——以桂东北湘赣文化村落景观区为例第93-112页
    6.1 景观区的保护思路第93-95页
        6.1.1 基本原则第93页
        6.1.2 思路构架第93-95页
    6.2 特征分析第95页
    6.3 量化评价第95-101页
        6.3.1 评价方法第95-96页
        6.3.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96-98页
        6.3.3 分析程序第98-101页
    6.4 区域保护策略第101-111页
        6.4.1 区域保护指标第102-108页
        6.4.2 区域保护措施第108-111页
    6.5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5页
    7.1 主要结论第112-113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13页
    7.3 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部分叠合板受弯性能研究
下一篇:广西忻城县土司建筑及其文化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