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保护系统中管道受杂散电流干扰分析与排流保护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1.1 杂散电流 | 第8-10页 |
1.1.2 杂散电流产生的原因 | 第10-11页 |
1.1.3 直流杂散电流腐蚀机理 | 第11页 |
1.1.4 直流杂散电流对油气管道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埋地管道杂散电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土壤电阻率研究 | 第14-15页 |
1.3.3 直流杂散电流排流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埋地管道杂散电流电位分布数学模型 | 第18-23页 |
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2.1.1 埋地管道杂散电流数学模型的筛选 | 第18页 |
2.1.2 电位控制方程 | 第18-20页 |
2.1.3 边界条件 | 第20-21页 |
2.2 数学模型求解方法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土壤电阻率研究与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23-38页 |
3.1 土壤电阻率的测定 | 第23页 |
3.2 土壤电阻率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31页 |
3.2.1 灰色关联分析土壤电阻率主导因子 | 第24-26页 |
3.2.2 温度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3 含水率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4 PH值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 第31-37页 |
3.3.1 室内电化学实验 | 第31-34页 |
3.3.2 室内实验系统及电位测量 | 第34-35页 |
3.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杂散电流对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38-44页 |
4.1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38页 |
4.2 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8-43页 |
4.2.1 交叉管道电位分布 | 第39-41页 |
4.2.2 平行管道电位分布 | 第41-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埋地管道杂散电流电位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 第44-56页 |
5.1 杂散电流腐蚀程度影响因素 | 第44页 |
5.2 不同因素下未保护管道电位分布数值模拟 | 第44-55页 |
5.2.1 阴极保护电流大小对管道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44-46页 |
5.2.2 敷设间距对管道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3 防腐层电阻率对管道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47-49页 |
5.2.4 土壤电阻率对管道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49-51页 |
5.2.5 土壤温度对管道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1-53页 |
5.2.6 土壤含水率对管道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3-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直流杂散电流排流保护研究 | 第56-67页 |
6.1 直流干扰的判定 | 第56页 |
6.2 直流杂散电流排流保护 | 第56-61页 |
6.2.1 排流保护方法 | 第56-58页 |
6.2.2 排流方式的选择 | 第58页 |
6.2.3 排流点的选择 | 第58-59页 |
6.2.4 排流量的确定 | 第59-60页 |
6.2.5 排流效果的评定 | 第60-61页 |
6.3 直流杂散电流排流保护实例 | 第61-6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结论 | 第67-68页 |
7.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