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的基础理论 | 第16-28页 |
第一节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界定 | 第16-22页 |
一、轻微刑事案件范围厘定 | 第16-19页 |
二、快速办理程序含义 | 第19-20页 |
三、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与相关程序辨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协商性属性分析 | 第22-25页 |
一、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协商性属性认定 | 第22-24页 |
二、协商性属性对竞技主义理论的“离经叛道”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正当性的司法哲学 | 第25-28页 |
一、实用主义哲学 | 第25-26页 |
二、基于协商的司法正义观 | 第26-27页 |
三、第三种法律价值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实践探索 | 第28-41页 |
第一节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实践现状 | 第28-30页 |
一、地方立法为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推行提供了合法依据 | 第28-29页 |
二、试点转变了办案机关处理轻微刑事案件传统观念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实践中面临的难题 | 第30-36页 |
一、司法协商制度设计不完善 | 第30-32页 |
二、程序参与者有效协商的权利保障漏洞 | 第32-34页 |
三、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内部分流失位 | 第34-35页 |
四、办案质量难保障的隐患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域外典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实践方式 | 第36-41页 |
一、辩诉交易制度 | 第37-38页 |
二、处罚令程序 | 第38-39页 |
三、刑事和解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体系化 | 第41-60页 |
第一节 合理设置司法协商制度 | 第41-45页 |
一、完善公力协商合作制度 | 第41-43页 |
二、完善私力协商合作制度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增强当事人程序协商自主性 | 第45-50页 |
一、保障当事人获得法律帮助权 | 第45-47页 |
二、强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程序选择权 | 第47-49页 |
三、确保被害人适度的程序参与权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建立内部分流机制 | 第50-55页 |
一、侦查阶段分流 | 第51-52页 |
二、公诉阶段分流 | 第52-53页 |
三、审判阶段分流 | 第53-55页 |
第四节 优化办案质量 | 第55-60页 |
一、树立案件质量意识 | 第55页 |
二、提高办案人员严格公正司法能力 | 第55-57页 |
三、建立全国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统一业务应用系统 | 第57-58页 |
四、建立快速办理程序案件质量评查制度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