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主体框架及本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主体框架 | 第17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概述 | 第18-31页 |
·信仰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第18-23页 |
·信仰的内涵、特点与功能 | 第18-22页 |
·信仰、信念与理想之间的辨证关系 | 第22-23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23-28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提出 | 第23-25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 第25-26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 | 第26-28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 第28-31页 |
3 当前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31-35页 |
·人类信仰活动本身的必然要求 | 第31-32页 |
·应对当前国内外环境的必然选择 | 第32-33页 |
·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 | 第33页 |
·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 第33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 | 第33页 |
·社会信仰控制的必要保障 | 第33-34页 |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 第34-35页 |
4 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5-4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被弱化 | 第36-37页 |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认识不清 | 第37-38页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的素质与要求不相适应 | 第38-39页 |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理脱离现实,学生无兴趣而强制被动接受 | 第39页 |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高 | 第39-40页 |
·对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 第40-46页 |
·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 第40-42页 |
·信息传媒中“传播噪音”的影响 | 第42-43页 |
·大学生群体的内在原因 | 第43-44页 |
·教育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5 当前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研究 | 第46-59页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6-49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46-47页 |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47-48页 |
·兼容并蓄的原则 | 第48页 |
·系统性的原则 | 第48-49页 |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建议 | 第49-59页 |
·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首先必须真正解决好各级领导重视的问题。 | 第49-50页 |
·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大众传媒的 合力教育模式。 | 第50-52页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是高校,高校教育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得到解决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尽如人意的状况。 | 第52-59页 |
6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本人简历 | 第6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