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污水脱N除P的原理以及常见方法 | 第10-16页 |
1.2.1 污水脱N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1.2.2 污水除P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1.2.3 污水脱氮除磷常见工艺 | 第14-16页 |
1.3 微藻的生理特性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1.3.1 微藻的生理特性 | 第16页 |
1.3.2 微藻处理污水氮磷的原理 | 第16-17页 |
1.3.3 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1.4 藻类光生物反应器 | 第19-21页 |
1.4.1 藻类密闭式培养系统 | 第19-20页 |
1.4.2 藻类开放式培养系统 | 第20-21页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 第21-23页 |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1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4-27页 |
2.2.1 实验用藻种来源 | 第24页 |
2.2.2 培养基的选择和配置 | 第24-25页 |
2.2.3 开放式反应池的设计 | 第25-26页 |
2.2.4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6-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2.3.1 藻种扩大培养 | 第27-28页 |
2.3.2 试验中测定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3 开放式反应池人工藻类系统启动与建立 | 第31-51页 |
3.1 开放式培养池内藻种适应性扩大培养 | 第31-38页 |
3.1.1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3.1.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1-38页 |
3.2 开放式人工藻类系统建立时适宜的藻种投配比研究 | 第38-42页 |
3.2.1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3.2.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8-42页 |
3.3 开放式反应池人工藻类系统启动与建立 | 第42-49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3.3.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2-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开放式反应池人工藻类系统对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效果及相关因素影响 | 第51-67页 |
4.1 开放式反应池人工藻类系统处理生活污水适宜水力停留时间研究 | 第51-60页 |
4.1.1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1.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2-60页 |
4.2 开放式反应池人工藻类系统对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效果及相关因素影响 | 第60-64页 |
4.2.1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4.2.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1-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5 开放式反应池人工藻类系统的氮磷平衡研究 | 第67-73页 |
5.1 开放式反应池人工藻类系统的氮磷平衡研究 | 第67-71页 |
5.1.1 小球藻开放式反应池人工藻类系统的氮磷平衡研究 | 第67-69页 |
5.1.2 螺旋藻开放式反应池人工藻类系统的氮磷平衡研究 | 第69-71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3-77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