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覆岩运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采场围岩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采场围岩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围岩关系 | 第21-55页 |
| ·工作面概况及现场实测设计 | 第21-24页 |
| ·工作面概况 | 第21-22页 |
| ·工作面现场实测设计 | 第22-24页 |
| ·1242(3)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 第24-31页 |
| ·现场实测支架工作阻力 | 第24-26页 |
| ·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矿压显现特点 | 第26-28页 |
|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及分类 | 第28-29页 |
|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及分类 | 第29-31页 |
| ·老顶周期来压步距 | 第31页 |
| ·支架工作阻力及其适应性分析 | 第31-34页 |
| ·支架的工作阻力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 ·支架的适应性分析 | 第33-34页 |
| ·支架合理工作阻力分析 | 第34页 |
| ·支架围岩关系及覆岩结构模型 | 第34-41页 |
| ·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分析 | 第34-37页 |
| ·覆岩结构模型及支架受力分析 | 第37-41页 |
| ·回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 第41-52页 |
| ·超前支承压力现场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41-42页 |
| ·巷道表面位移观测及分析 | 第42-47页 |
| ·巷道深部位移观测及分析 | 第47-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3 上覆岩层移动矿压显现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5-73页 |
| ·FLAC~(3D)程序简介 | 第55页 |
|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5-60页 |
| ·计算模型与参数 | 第55-57页 |
| ·计算模型方案及模拟步骤 | 第57-58页 |
| ·采空区模拟 | 第58页 |
| ·岩体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58-60页 |
|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72页 |
| ·1232(3)工作面开采完毕后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 第60-62页 |
| ·1242(1)工作面开采完毕后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 第62-64页 |
| ·1242(3)工作面开采过程的矿压显现规律 | 第64-68页 |
| ·单独开采1242(3)时工作面开采过程的矿压显现规律 | 第68-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4 采场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 第73-93页 |
| ·采场围岩破坏观测 | 第73-75页 |
| ·回采工作面冒顶机理分析 | 第75-76页 |
| ·"梁"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75页 |
| ·冒顶机理分析 | 第75-76页 |
| ·1242(3)工作面冒顶原因分析 | 第76页 |
| ·回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分析 | 第76-84页 |
| ·煤壁片帮理论分析 | 第76-79页 |
| ·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分析 | 第79-83页 |
| ·1242(3)工作面片帮机理分析 | 第83-84页 |
| ·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 第84-86页 |
| ·1242(3)工作面煤岩固化技术 | 第86-91页 |
| ·注浆加固施工方案设计 | 第86-88页 |
| ·施工步骤与注意事项 | 第88-89页 |
| ·固化效果及评价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 ·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 ·展望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