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30页 |
1.2.1 灌浆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2 灌浆参数实时监测与分析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2.3 灌浆可灌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1.2.4 灌浆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2.5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30-35页 |
1.3.1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30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30-35页 |
第2章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 | 第35-61页 |
2.1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概述 | 第35-46页 |
2.1.1 大坝基础灌浆的分类 | 第36-37页 |
2.1.2 大坝基础灌浆施工过程分析 | 第37-45页 |
2.1.3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的特点 | 第45-46页 |
2.2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系统分解 | 第46-53页 |
2.2.1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系统分解的必要性 | 第46-49页 |
2.2.2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系统分解的实现 | 第49-53页 |
2.3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框架 | 第53-57页 |
2.3.1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 第53页 |
2.3.2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 第53-55页 |
2.3.3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理论框架 | 第55-57页 |
2.4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数学模型 | 第57-6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3章 灌浆参数实时监测与分析方法 | 第61-75页 |
3.1 研究框架及数学模型 | 第61-63页 |
3.1.1 研究框架 | 第61-62页 |
3.1.2 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3.2 灌浆参数的实时采集与传输方法 | 第63-70页 |
3.2.1 灌浆压力的采集原理与方法 | 第64-65页 |
3.2.2 灌浆流量的采集原理与方法 | 第65-66页 |
3.2.3 浆液密度的采集原理与方法 | 第66-68页 |
3.2.4 抬动数据的采集原理与方法 | 第68-69页 |
3.2.5 灌浆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 | 第69-70页 |
3.3 灌浆参数的实时监测与动态预警方法 | 第70-72页 |
3.4 灌浆参数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 第72-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灌浆可灌性分析方法 | 第75-97页 |
4.1 可灌性的定义 | 第75-76页 |
4.2 可灌性分析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 第76-91页 |
4.2.1 分形理论 | 第76-80页 |
4.2.2 岩体裂隙网络的分形特征 | 第80-81页 |
4.2.3 裂隙岩体导水率与注灰量的分形模型 | 第81-88页 |
4.2.4 裂隙岩体注灰量与导水率关系 | 第88-90页 |
4.2.5 灌浆区域的划分 | 第90-91页 |
4.3 可灌性分析 | 第91-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5章 灌浆质量混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97-113页 |
5.1 研究框架及数学模型 | 第97-99页 |
5.1.1 研究框架 | 第97-98页 |
5.1.2 数学模型 | 第98-99页 |
5.2 灌浆质量评价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99-102页 |
5.2.1 评价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 | 第99页 |
5.2.2 评价指标的获取及计算方法 | 第99-102页 |
5.3 灌浆质量评价系统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102-112页 |
5.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02-104页 |
5.3.2 D-AHP方法 | 第104-110页 |
5.3.3 模型的求解步骤 | 第110-11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6章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实现 | 第113-177页 |
6.1 大坝基础灌浆工程施工质量总体控制流程 | 第113-116页 |
6.2 事中控制 | 第116-150页 |
6.2.1 基于灌浆参数实时监测与分析的事中控制 | 第116-124页 |
6.2.2 基于可灌性分析的事中控制 | 第124-150页 |
6.3 事后控制 | 第150-176页 |
6.3.1 基于灌浆质量综合评价的事后控制流程 | 第150-152页 |
6.3.2 基于灌浆质量综合评价的事后控制举例 | 第152-1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76-17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7-183页 |
7.1 结论 | 第177-181页 |
7.2 展望 | 第181-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20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203-205页 |
致谢 | 第205-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