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英国哲学论文--十七、十八世纪哲学论文--休谟(Hume,D.1711~1776年)论文

休谟的同情理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5页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选题依据第9页
        2、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0-12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5页
一、休谟同情理论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来源第15-21页
    (一)社会历史背景第15-17页
        1、文艺复兴时期的情感道德观第15-16页
        2、苏格兰启蒙运动第16-17页
    (二)理论渊源第17-21页
        1、培根、洛克的经验主义第17-19页
        2、沙夫茨伯里、哈奇森的道德感、仁爱论第19-21页
二、休谟同情理论产生的知识论基础第21-27页
    (一)印象和观念第21-22页
    (二)观念的联结关系第22-27页
        1、类似关系第22-23页
        2、接近关系第23-24页
        3、因果关系第24-27页
三、休谟同情理论的基本内涵第27-35页
    (一)同情导源于情感第27-31页
        1、道德区分的根源并非理性第27-29页
        2、同情的发生机制第29-31页
    (二)同情与正义、移情的关系第31-35页
        1、同情与正义感第31-33页
        2、同情与移情第33-35页
四、休谟同情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第35-43页
    (一)休谟同情理论的局限性第35-39页
        1、胡塞尔对休谟知觉论的批判第35-37页
        2、休谟正义效用存在不公平性第37-38页
        3、休谟知觉论对主体的忽略第38-39页
    (二)休谟同情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意义第39-43页
        1、休谟同情理论的影响第39-41页
        2、休谟同情理论的现实意义第41-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岳霖命题思想初探
下一篇:符号学视角下的《周易参同契》内丹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