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道编码理论论文

大围长准循环LDPC码的构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纠错码发展历史及LDPC码性能特点第9-11页
        1.2.1 纠错码发展简史第9-10页
        1.2.2 LDPC码的性能特点第10-11页
    1.3 主要工作内容与文章结构安排第11-13页
第2章 LDPC码的基本理论概述第13-33页
    2.1 LDPC码的基本理论第13-17页
        2.1.1 线性分组码第13-15页
        2.1.2 LDPC码基本概念第15-16页
        2.1.3 LDPC码的Tanner图表示第16-17页
    2.2 LDPC码的构造方法第17-22页
        2.2.1 LDPC码的随机构造第18-20页
        2.2.2 LDPC码的结构化构造第20-22页
    2.3 LDPC码的编码算法第22-26页
        2.3.1 基于高斯消去的直接编码算法第22-23页
        2.3.2 迭代的快速编码算法第23-26页
    2.4 LDPC码的译码算法第26-32页
        2.4.1 消息传递算法第26-27页
        2.4.2 基于硬判决的译码算法第27-28页
        2.4.3 基于软判决的译码算法第28-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围长为8的(3,L)QC-LDPC码的确定性构造第33-46页
    3.1 研究背景第33-34页
    3.2 QC-LDPC码及环检测定理第34-38页
        3.2.1 QC-LDPC码的基本机构与原理第34-35页
        3.2.2 QC-LDPC码的环检测定理第35-38页
    3.3 一种大围长QC-LDPC码的构造第38-41页
        3.3.1 构造围长为8的QC-LDPC码第38-39页
        3.3.2 围长分析第39-41页
    3.4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41-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利用CRT构造的大围长QC-LDPC码第46-60页
    4.1 研究背景第46-47页
    4.2 利用新颖的等差数列算法构造大围长QC-LDPC码第47-49页
    4.3 大围长低复杂度的QC-LDPC码设计第49-54页
        4.3.1 中国剩余定理介绍及其应用第49-50页
        4.3.2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设计低复杂度大围长的QC-LDPC码第50-52页
        4.3.3 分量码的选取第52-53页
        4.3.4 快速编码算法与编码复杂度分析第53-54页
    4.4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54-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结束语与展望第60-62页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第60-61页
    5.2 后续研究工作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69页
读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已发表的学术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能量收集的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空口切片策略的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仿真平台及算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