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空间结构的综述 | 第13页 |
1.2 网壳结构的结构形式 | 第13-14页 |
1.3 网壳结构的特点 | 第14-15页 |
1.4 网壳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 第15-17页 |
1.5 单层网壳结构的计算模型及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5.1 单层网壳结构的计算模型 | 第17-18页 |
1.5.2 单层网壳结构计算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6 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6页 |
1.7.1 研究背景 | 第22-25页 |
1.7.2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7.3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应用 | 第26-34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结构几何非线性问题 | 第26-29页 |
2.2.1 非线性增量分析理论 | 第26-27页 |
2.2.2 应变和应力的定义 | 第27-28页 |
2.2.3 非线性有限元增量列式 | 第28-29页 |
2.3 材料非线性问题 | 第29-31页 |
2.3.1 理想弹塑性材料 | 第30页 |
2.3.2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加载和卸载 | 第30页 |
2.3.3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30-31页 |
2.4 本文采用的ANSYS技术 | 第31-34页 |
2.4.1 单元(ELEMENT) | 第31页 |
2.4.2 材料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理论 | 第34-39页 |
3.1 网壳结构的稳定性 | 第34-35页 |
3.1.1 网壳的静力稳定 | 第34-35页 |
3.1.2 网壳的动力稳定 | 第35页 |
3.2 影响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的相关因素 | 第35-36页 |
3.3 网壳结构动力稳定判别准则 | 第36页 |
3.3.1 能量准则 | 第36页 |
3.3.2 静力准则 | 第36页 |
3.3.3 动力准则 | 第36页 |
3.4 网壳结构动力非线性分析中的动力稳定判别准则 | 第36-38页 |
3.4.1 刚度准则方法 | 第37页 |
3.4.2 广义刚度参数准则方法 | 第37-38页 |
3.5 网壳结构实用动力稳定判别方法 | 第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顶部开洞单层球面网壳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39-51页 |
4.1 结构几何、材料参数 | 第39页 |
4.1.1 几何构型 | 第39页 |
4.1.2 单元选择、材料参数和支撑条件 | 第39页 |
4.1.3 单层球面网壳的参数化建模 | 第39页 |
4.2 建模步骤 | 第39-41页 |
4.3 结构的自振特性 | 第41-50页 |
4.3.1 分析方案 | 第41页 |
4.3.2 不同矢跨比 | 第41-45页 |
4.3.3 不同支座形式 | 第45-49页 |
4.3.4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自振规律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顶部开洞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51-67页 |
5.1 荷载工况及地震波选择 | 第51-52页 |
5.2 阻尼的选取 | 第52-53页 |
5.3 三维地震波下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能 | 第53-66页 |
5.3.1 有限元模型 | 第53-56页 |
5.3.2 不同矢跨比的影响 | 第56-58页 |
5.3.3 支座的影响 | 第58-61页 |
5.3.4 洞口的影响 | 第61-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