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0-11页 |
1.2.1 Pt、Pd、Rh催化剂 | 第10页 |
1.2.2 Au催化剂 | 第10-11页 |
1.3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1-13页 |
1.3.1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 第11-12页 |
1.3.2 影响金属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因素 | 第12-13页 |
1.4 Co_3O_4纳米材料 | 第13-16页 |
1.4.1 Co_3O_4的结构 | 第13-14页 |
1.4.2 Co_3O_4纳米材料的催化机理 | 第14-16页 |
1.5 Co_3O_4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5.1 沉淀法 | 第16页 |
1.5.2 水热法 | 第16-17页 |
1.5.3 溶剂热法 | 第17页 |
1.6 固相化学法 | 第17页 |
1.7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不同形貌的Co_3O_4纳米材料的固相合成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 | 第19-45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5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2.2.2 表征手段 | 第21-23页 |
2.2.3 不同形貌Co_3O_4纳米材料的固相合成 | 第23-24页 |
2.2.4 H_2-TPR测试过程 | 第24页 |
2.2.5 CO催化氧化测试过程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43页 |
2.3.1 不同形貌Co_3O_4纳米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25-26页 |
2.3.2 不同形貌Co_3O_4纳米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26-31页 |
2.3.3 不同形貌Co_3O_4纳米材料的HRTEM分析 | 第31-32页 |
2.3.4 不同形貌Co_3O_4纳米材料的BET分析 | 第32-33页 |
2.3.5 不同形貌Co_3O_4纳米材料的XPS分析 | 第33-35页 |
2.3.6 不同形貌Co_3O_4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 | 第35-38页 |
2.3.7 不同形貌Co_3O_4纳米材料的CO催化氧化性能 | 第38-42页 |
2.3.8 不同形貌Co_3O_4纳米材料的氧化还原能力分析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钒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固相化学合成及CO催化氧化性能 | 第45-59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3.2.2 表征手段 | 第46页 |
3.2.3 钒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固相合成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8页 |
3.3.1 钒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XRD分析 | 第47-49页 |
3.3.2 钒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Raman分析 | 第49-50页 |
3.3.3 钒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SEM分析 | 第50-51页 |
3.3.4 钒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BET分析 | 第51-52页 |
3.3.5 钒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XPS分析 | 第52-54页 |
3.3.6 钒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CO催化氧化性能 | 第54-57页 |
3.3.7 钒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氧化还原能力分析 (H_2-TPR)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铋掺杂Co_3O_4纳米材料的固相化学合成及CO催化氧化性能 | 第59-69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0页 |
4.2.2 表征手段 | 第60页 |
4.2.3 铋掺杂Co_3O_4纳米材料的固相合成 | 第60页 |
4.2.4 H_2-TPR测试过程 | 第60-61页 |
4.2.5 CO催化氧化测试 | 第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4.3.1 铋掺杂Co_3O_4纳米材料的XRD分析 | 第61-62页 |
4.3.2 铋掺杂Co_3O_4纳米材料的Raman分析 | 第62-63页 |
4.3.3 铋掺杂Co_3O_4纳米棒的XPS分析 | 第63-64页 |
4.3.4 铋掺杂Co_3O_4纳米材料的CO催化氧化性能 | 第64-67页 |
4.3.5 铋掺杂Co_3O_4纳米材料的氧化还原能力分析 (H_2-TPR)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69-7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6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