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文献综述法 | 第15-16页 |
1.3.2 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1.3.3 规范分析法 | 第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的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1 P2P网络借贷的内涵及发展 | 第17-20页 |
2.1.1 P2P网络借贷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2 P2P网络借贷的主要运营模式 | 第18-19页 |
2.1.3 P2P网络借贷的合法性 | 第19-20页 |
2.2 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税收原则 | 第20-21页 |
2.2.2 征管中的博弈与激励 | 第21页 |
2.2.3 税收信息化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P2P网络借贷行业税收征管现状 | 第22-31页 |
3.1 我国P2P网络借贷相关税制现状 | 第22-25页 |
3.1.1 P2P网络借贷平台适用的税收政策 | 第23-24页 |
3.1.2 资金出借方适用的税收政策 | 第24页 |
3.1.3 借款方适用的税收政策 | 第24-25页 |
3.2 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的现状 | 第25-28页 |
3.2.1 征税主体管辖权模糊 | 第25页 |
3.2.2 税收征管不完全 | 第25-26页 |
3.2.3 税款代扣代缴方式不确定 | 第26-27页 |
3.2.4 税收征管存在乱象 | 第27页 |
3.2.5 税收征管法律缺位 | 第27页 |
3.2.6 税收征管手段落后 | 第27-28页 |
3.3 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 第28-31页 |
3.3.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8页 |
3.3.2 平台运营特点使税收监测难度加大 | 第28-29页 |
3.3.3 现行税收征管能力不足 | 第29页 |
3.3.4 纳税人纳税意识薄弱且缺乏必要的监控 | 第29-31页 |
第4章 国外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借鉴 | 第31-37页 |
4.1 英刚Zopa网络借贷平台税收征管 | 第32-34页 |
4.1.1 Zopa运营模式 | 第32-33页 |
4.1.2 Zopa盈利来源 | 第33页 |
4.1.3 Zopa税收政策 | 第33-34页 |
4.2 美国Lending Club(LC)网络借贷平台税收征管 | 第34-37页 |
4.2.1 Lending-Club(LC)运营模式 | 第34-35页 |
4.2.2 LC盈利来源 | 第35-36页 |
4.2.3 LC税收政策 | 第36-37页 |
第5章 完善P2P网络借贷行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 第37-42页 |
5.1 我国P2P网络借贷税收征管应遵循的原则 | 第37页 |
5.1.1 兼顾税收优惠与税收公平的原则 | 第37页 |
5.1.2 效率与成本最小化原则 | 第37页 |
5.2 构建P2P网络借贷税收监管体系 | 第37-40页 |
5.2.1 调整并完善相关法制建设 | 第38页 |
5.2.2 建立互联网金融税务登记和实名制 | 第38-39页 |
5.2.3 创新税收征管方式 | 第39-40页 |
5.3 优化P2P网络借贷行业税收征管 | 第40-42页 |
5.3.1 增强纳税人纳税意识 | 第40-41页 |
5.3.2 实施税收支持政策 | 第41页 |
5.3.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 | 第41页 |
5.3.4 推进税务信息化,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