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4.3 所需的研究与实验条件 | 第14-15页 |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1页 |
| 2.1 区域地层概况 | 第16-18页 |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19页 |
| 2.4 区域矿产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红石岗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 第21-50页 |
| 3.1 岩体地质特征 | 第21-22页 |
| 3.2 岩相学特征 | 第22-27页 |
| 3.3 矿物晶体化学 | 第27-47页 |
| 3.3.1 造岩矿物 | 第27-38页 |
| 3.3.2 金属矿物及矿化特征 | 第38-47页 |
| 3.4 矿物形成温度 | 第47-50页 |
| 3.4.1 尖晶石-橄榄石地质温度计 | 第47页 |
| 3.4.2 橄榄石与古铜辉石的平衡结晶温度 | 第47-48页 |
| 3.4.3 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 | 第50-60页 |
| 4.1 岩石地球化学 | 第50-53页 |
| 4.1.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50页 |
| 4.1.2 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 | 第50-53页 |
| 4.2 锆石年代学研究 | 第53-60页 |
| 4.2.1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 | 第53-54页 |
| 4.2.2 成岩地质背景 | 第54-60页 |
| 第五章 红石岗岩体岩浆源区及演化过程探讨 | 第60-64页 |
| 5.1 母岩浆组成 | 第60页 |
| 5.2 岩浆源区探讨 | 第60-61页 |
| 5.3 岩浆演化过程 | 第61-64页 |
| 5.3.1 分离结晶 | 第61-63页 |
| 5.3.2 同化混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成矿潜力分析 | 第64-73页 |
| 1.构造 | 第64页 |
| 2.岩体年龄 | 第64页 |
| 3.母岩浆成分 | 第64-65页 |
| 4.岩浆分异程度 | 第65页 |
| 5.蚀变矿物标志 | 第65页 |
| 6.造岩矿物标志 | 第65页 |
| 7.特征矿石矿物标志 | 第65-66页 |
| 8.稀土配分曲线、(La/Yb)N和 Eu 异常 | 第66页 |
| 9.地壳混染 | 第66-73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3-75页 |
| 7.1 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7.2 存在的问题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