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2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一)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 | 第10页 |
(二) 病例诊断及辨证标准 | 第10页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第10页 |
(四)进入周期前准备工作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一)病例分组和一般情况 | 第11-12页 |
(二)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三) 药物、仪器和试剂 | 第13页 |
(四)主要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13-15页 |
三、观察指标 | 第15页 |
四、统计学分析 | 第15页 |
五、一般资料分析 | 第15-17页 |
(一) 两组患者年龄与不孕年限比较 | 第16页 |
(二) 两组患者进入周期前基础内分泌FSH、LH、E2以及AMH比较 | 第16页 |
(三) 两组患者治疗前肾阴虚证候积分比较 | 第16-17页 |
六、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17-20页 |
(一)两组患者肾阴虚证候积分比较 | 第17页 |
(二) 两组患者Gn用量及天数比较 | 第17页 |
(三) 两组患者HCG注射日血清E2、P、E2/获卵数比较 | 第17-18页 |
(四) 两组患者获卵数、可移植胚胎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 | 第18页 |
(五)两组患者取卵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比较 | 第18页 |
(六)两组患者卵泡液中AGEs浓度水平及颗粒细胞上RAGE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比较 | 第18-19页 |
(七)卵泡液中AGEs浓度及颗粒细胞RAGEmRNA相对表达量相关性分析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29页 |
一、肾藏精之先、后天之精 | 第20页 |
二、高龄女性难孕病因之所在 | 第20-25页 |
(一)从年龄角度看高龄难孕 | 第20-21页 |
(二)从卵细胞方面探讨高龄难孕 | 第21-22页 |
(三)基于AGEs及其受体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探讨高龄难孕 | 第22-25页 |
三、补肾法改善高龄女性生育机能 | 第25-27页 |
(一)补肾填精促排卵 | 第25-26页 |
(二)补肾调整内分泌状况,改善卵巢贮备 | 第26页 |
(三)补肾改善卵巢微环境 | 第26-27页 |
四、补肾中药二至天癸颗粒的分析与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 | 第27页 |
五、二至天癸颗粒对高龄肾阴虚型IVF患者的治疗疗效分析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综述 | 第35-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发表论文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