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导论 | 第14-22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二)个案研究法 | 第19页 |
(三)比较分析法 | 第19-20页 |
四、个案简介 | 第20-22页 |
(一)村庄基本情况概述 | 第20页 |
(二)惠农政策执行情况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机械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 第22-30页 |
1.1 评选机制:“不出事”行政逻辑与应保尽保原则背离 | 第22-25页 |
1.1.1 制度设计:应保尽保 | 第23-24页 |
1.1.2 实践形态:应保未保 | 第24-25页 |
1.2 审核程序:“走形式”行为逻辑与公平公正存在张力 | 第25-26页 |
1.2.1 制度设计:公平公正 | 第25-26页 |
1.2.2 实践形态:形式公平 | 第26页 |
1.3 退出机制:“不得罪人”乡土逻辑消解动态审核机制 | 第26-28页 |
1.3.1 制度设计:进出有序 | 第26-27页 |
1.3.2 实践形态:有进难出 | 第27-28页 |
1.4 机械执行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象征性执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 第30-38页 |
2.1 补贴对象与种粮主体不一致 | 第30-31页 |
2.1.1 政策文本要求种补一致 | 第30-31页 |
2.1.2 实际执行默许种补分离 | 第31页 |
2.2 种粮直补范围脱离实际 | 第31-33页 |
2.2.1 政策文本要求限定范围 | 第31页 |
2.2.2 实际执行纵容谎报虚报 | 第31-33页 |
2.3 种粮直补兑付方式欠佳 | 第33-34页 |
2.3.1 政策文本要求一卡通兑付 | 第33-34页 |
2.3.2 实际执行不提供款项明细 | 第34页 |
2.4 农资价格抵消补贴效应 | 第34-36页 |
2.4.1 政策目标下实现减负增收 | 第34页 |
2.4.2 实际效果为抵消补贴效应 | 第34-36页 |
2.5 象征性执行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架空执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 第38-43页 |
3.1 政策设计偏离农户实际贷款需求 | 第38-40页 |
3.1.1 申请程序与农户发展需求不一致 | 第38-39页 |
3.1.2 贷款额度与农业产业发展不协调 | 第39-40页 |
3.2 农户贷款用途未能实现政策预期 | 第40-41页 |
3.2.1 政策目标下贷款用途呈多样化 | 第40页 |
3.2.2 政策实践中农户贷款用途单一 | 第40-41页 |
3.3 架空执行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三种惠农政策执行类型比较分析 | 第43-48页 |
4.1 制度设计比较 | 第43-44页 |
4.1.1 政策目标设定 | 第43-44页 |
4.1.2 政策适用范围 | 第44页 |
4.2 实践形态比较 | 第44-45页 |
4.2.1 政策目标实现 | 第44-45页 |
4.2.2 政策内容落实 | 第45页 |
4.3 偏差原因比较 | 第45-48页 |
4.3.1 政策方案本身 | 第45-46页 |
4.3.2 政策执行主体 | 第46页 |
4.3.3 政策执行客体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