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论文--中国武术论文--其他民族形式体育论文

身体文化与族群记忆--以黔南谷撒寨苗族芦笙舞“长衫龙”为个案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的依据第8-9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0-11页
    1.3 本论文相关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1 关于芦笙舞表演形式、文化价值的研究第11页
        1.3.2 芦笙舞传承与变迁的研究第11-12页
        1.3.3 在仪式行为中的具体个案研究第12页
        1.3.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12-13页
2 本论文涉及的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第13-15页
    2.1 相关理论第13-14页
        2.1.1 布尔迪厄的身体文化理论第13页
        2.1.2 保罗·康纳顿的社会记忆理论第13-14页
    2.2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2.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第14页
        2.2.2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第14-15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5页
    3.1 研究对象第15页
    3.2 研究方法第15页
        3.2.1 田野调查法第15页
        3.2.2 文献资料法第15页
4 田野点概述第15-17页
    4.1 芦笙舞长衫龙生存环境第16-17页
        4.1.1 谷撒寨的人文环境第16-17页
        4.1.2 古撒寨的民间习俗及信仰第17页
5 长衫龙身体文化对族群记忆的记录传递第17-29页
    5.1 文本记忆第18-19页
    5.2 口头传说第19页
    5.3 祖先祭祀第19-22页
        5.3.1 仪式准备第20页
        5.3.2 献祭第20-21页
        5.3.3 献舞第21-22页
    5.4 静态身体文化对族群记忆的记录第22-26页
        5.4.1 长衫龙的服饰第22-24页
        5.4.2 芦笙第24-26页
        5.4.3 木鼓第26页
    5.5 长衫龙动作的表演形式第26-29页
        5.5.1 长衫龙基本动作第26-27页
        5.5.2 动作要领第27-29页
6 动态身体文化对族群记忆的传递第29-41页
    6.1 传统社会时期贵定县社会结构和长衫龙文化第30-35页
        6.1.1 传统社会时期长衫龙芦笙舞的内容与组织形式第31-32页
        6.1.2 传统时期长衫龙的组织基础——民间自组织第32页
        6.1.3 传统时期长衫龙的载体——跳花场第32-33页
        6.1.4 传统时期长衫龙舞蹈的参与主体第33-34页
        6.1.5 传统社会时期长衫龙的功能第34-35页
        6.1.6 传统社会时期长衫龙的传承方式第35页
    6.2 现代社会时期的长衫龙文化第35-40页
        6.2.1 现代社会时期长衫龙的内容与组织形式第36-37页
        6.2.2 现代社会时期长衫龙芦笙舞的组织基础第37-38页
        6.2.3 现代时期长衫龙的载体——现代化舞台第38页
        6.2.4 现代时期长衫龙的参与主体第38页
        6.2.5 现代时期长衫龙的价值与功能第38-39页
        6.2.6 现代时期长衫龙的传承方式第39-40页
    6.3 长衫龙的传承谱系第40-41页
7 结语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附录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代丝绸之路中外体育文化互鉴
下一篇:中国式摔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