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环境税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导论第9-13页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论文选题的背景第9页
        2.论文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0页
        2.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选题的创新之处第11-13页
        1.论文拟突破的难题第11页
        2.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3.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2-13页
二、环境税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3-17页
    (一)经济学理论分析第13-15页
        1.公共物品理论第13-14页
        2.双重红利理论第14页
        3.外部性理论第14-15页
    (二)环境法学理论分析第15-16页
        1.协调发展第15页
        2.预防为主第15-16页
        3.环境责任第16页
        4.公众参与第16页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第16-17页
三、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功能第17-22页
    (一)我国发展观的发展变化第17-19页
        1、1992 年以前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第17页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第17-18页
        3、社会观念变革推动可持续发展第18-19页
    (二)完善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必然性第19-20页
        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19页
        2.行政手段不足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第19-20页
        3.混合调整机制对环境税收法制化的要求第20页
    (三)创建环境税法律制度的积极意义第20-22页
        1、有利于节资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第20页
        2、有利于经济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第20-21页
        3、有利于税收法定,完善我国绿色税制体系第21页
        4、有利于管理创新,探索部门管理合作新途径第21-22页
四、国外环境税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第22-29页
    (一)国外环境税法律制度的改革与现状第22-27页
        1、美国第22-23页
        2、日本第23-24页
        3、英国第24-26页
        4、丹麦第26-27页
    (二)外国环境税法律制度改革的效应分析第27-28页
        1、环境效益第27页
        2、财政效益第27-28页
        3、社会效益第28页
    (三)外国环境税法律制度改革的经验解读第28-29页
        1、确立环保税法理念第28-29页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第29页
        3.采取税收中性措施第29页
五、我国环境税制体系的现状第29-34页
    (一)环保税法颁布之前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的现状与不足第29-31页
        1、资源税第30页
        2、消费税第30页
        3.增值税第30-31页
        4.企业所得税第31页
        5、车船税和车辆购置税第31页
    (二)环保税法颁布之后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现状与不足第31-34页
        1.环保理念缺失第31-32页
        2.税收征管程序中存在问题第32页
        3.税收优惠措施不完整第32页
        4.未将二氧化碳列为征税对象第32-34页
六、构建我国环保税法律制度的相关设想第34-39页
    (一)明确环境税收的立法原则第34页
        1.税收法定原则第34页
        2.税收效益原则第34页
    (二)环境税的征管体制第34-35页
    (三)科学设置税基税率第35页
    (四)完善环境税的配套措施第35-36页
    (五)加大财政投入,实现环境税收的专款专用第36-37页
    (六)将二氧化碳纳入环境税的征税对象第37-39页
        1.征税对象第37页
        2.纳税人第37页
        3.税率和起征方法第37-38页
        4.征收枢纽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注释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hh信号通路对髁突肥大软骨细胞凋亡活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DPXA的光纤压力传感及其在水压测量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