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氧化银基半导体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染料简介第10-12页
        1.2.1 染料的使用与危害第10-11页
        1.2.2 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纳米半导体材料简介与光催化应用第12-16页
        1.3.1 环境光催化第13-14页
        1.3.2 光解水制氢第14-15页
        1.3.3 光催化化学合成第15-16页
    1.4 氧化银纳米材料与光催化应用第16-21页
        1.4.1 氧化银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方面的应用第16-17页
        1.4.2 氧化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7页
        1.4.3 氧化银纳米材料的修饰改性第17-21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Ag_2O/NaTaO_3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第22-35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5页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3页
        2.2.2 制备NaTaO_3纳米块第23-24页
        2.2.3 制备Ag_2O/NaTaO_3纳米块第24页
        2.2.4 表征第24页
        2.2.5 光催化活性第24-25页
    2.3.结果与讨论第25-34页
        2.3.1 Ag_2O/NaTaO_3样品的结构与形貌第25-26页
        2.3.2 Ag_2O/NaTaO_3样品的XPS谱图第26-27页
        2.3.3 Ag_2O/NaTaO_3样品的紫外漫反射谱分析第27-28页
        2.3.4 Ag_2O/NaTaO_3样品的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第28-29页
        2.3.5 Ag_2O/NaTaO_3的光催化活性第29-30页
        2.3.6 Ag_2O/NaTaO_3样品的光催化循环实验第30-31页
        2.3.7 Ag_2O/NaTaO_3降解罗丹明B的总有机碳分析第31页
        2.3.8 光催化剂机理探究第31-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三元异质结AgCl/Ag_2O/NaTaO_3的合成及其可见光下催化性能的研究第35-44页
    3.1 引言第35页
    3.2.实验部分第35-36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5-36页
        3.2.2 合成Ag_2O/NaTaO_3催化剂第36页
        3.2.3 合成AgCl/Ag_2O/NaTaO_3催化剂第36页
        3.2.4 样品表征第36页
        3.2.5 光催化活性测试第36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36-43页
        3.3.1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第36-38页
        3.3.2 AgCl/Ag_2O/NaTaO_3的XPS能谱分析第38-39页
        3.3.3 样品的固体紫外漫反射吸收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分析第39-40页
        3.3.4 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第40-42页
        3.3.5 光催化机理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原位法合成Ag/AgCl/Ag_2O异质结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第44-58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实验部分第45-46页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5页
        4.2.2 Ag_2O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5页
        4.2.3 Ag/AgCl/Ag_2O异质结的制备第45-46页
        4.2.4 样品表征第46页
        4.2.5 光电化学测量第46页
        4.2.6 光催化活性测量第46页
    4.3.结果和讨论第46-57页
        4.3.1 Ag/AgCl/Ag_2O样品的结构与形貌第46-49页
        4.3.2 Ag/AgCl/Ag_2O样品的XPS谱图第49-50页
        4.3.3 样品的固体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第50-51页
        4.3.4 样品的光电流与阻抗分析第51-52页
        4.3.5 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第52-54页
        4.3.6 光降解环丙沙星的总有机碳分析第54页
        4.3.7 光催化过程机理的探讨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页
    5.2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第76-77页
附录第77-78页
    附录A 中英文符号对照表第77-78页
    附录B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i2WO6基异质结体系的构筑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光电材料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