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超级电容器概述 | 第12-13页 |
| 1.1.1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 第12-13页 |
| 1.1.2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 第13页 |
| 1.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13-18页 |
| 1.2.1 碳材料 | 第14-17页 |
| 1.2.2 导电聚合物 | 第17页 |
| 1.2.3 金属氧化物 | 第17-18页 |
| 1.3 提高碳基电极材料性能的方法 | 第18-19页 |
| 1.3.1 增大比表面积 | 第18页 |
| 1.3.2 引入表面官能团或者杂原子 | 第18页 |
| 1.3.3 引入聚合物 | 第18-19页 |
| 1.4 论文选题意义和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19-22页 |
| 第2章 氮硫共掺杂聚氨酯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 第22-34页 |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 2.1.2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 2.1.3 表征方法 | 第24-25页 |
| 2.1.4 电化学测试 | 第25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 2.2.1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25-26页 |
| 2.2.2 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26-28页 |
| 2.2.3 样品的氮硫结合形态的分析 | 第28-29页 |
| 2.2.4 样品的电性能分析 | 第29-3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氮硫共掺杂葡萄糖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 第34-46页 |
| 3.1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 3.1.2 实验过程 | 第36页 |
| 3.1.3 表征方法 | 第36页 |
| 3.1.4 电化学测试 | 第36-37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 3.2.1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37页 |
| 3.2.2 样品的结构表征分析 | 第37-40页 |
| 3.2.3 样品的氮硫结合形态的分析 | 第40-41页 |
| 3.2.4 电化学性能相关测试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 3.3 本章小节 | 第45-46页 |
| 第4章 氮掺杂葡萄糖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 | 第46-58页 |
| 4.1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7-48页 |
| 4.1.2 胺化的葡萄糖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48页 |
| 4.1.3 表征方法 | 第48-49页 |
| 4.1.4 电化学测试 | 第49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 4.2.1 TEM和SEM分析 | 第49-50页 |
| 4.2.2 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 4.2.3 样品中氮结合形态的分布 | 第52-53页 |
| 4.2.4 材料的电性能分析 | 第53-5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 5.2 创新点 | 第59页 |
| 5.3 前景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