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鼠李糖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DDTs-PAHs污染土壤的调控措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1.1 DDTs与PAHs污染现状第13-14页
        1.1.2 DDTs与PAHs的危害第14页
        1.1.3 DDTs与PAHs污染来源第14-15页
    1.2 修复技术研究进展第15-21页
        1.2.1 植物修复技术第15-17页
        1.2.2 微生物修复技术第17-18页
        1.2.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第18页
        1.2.4 修复技术中的酶学机理研究第18-19页
        1.2.5 修复技术的强化及调控方法第19-21页
    1.3 研究内容、特色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页
        1.3.2 研究特色及创新第21-22页
        1.3.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实验样地污染调查第23-30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2.2.1 实验场地概况第23页
        2.2.2 样品前处理第23-25页
        2.2.3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5页
        2.2.4 数据分析第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28页
        2.3.1 土壤DDTs污染状况第25-26页
        2.3.2 土壤PAHs污染状况第26-28页
    2.4 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措施调控下联合修复技术的去除效果研究第30-40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3.2.1 实验材料制备第30-31页
        3.2.2 实验设计第31-32页
        3.2.3 实验实施第32页
        3.2.4 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第32-33页
        3.2.5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3页
        3.2.6 数据分析第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3.3.1 不同调控措施对DDTs总量的去除效果第33-34页
        3.3.2 不同调控措施对DDTs各组分的去除效果第34-35页
        3.3.3 不同调控措施对PAHs总量的去除效果第35-36页
        3.3.4 不同调控措施对PAHs各组分的去除效果第36-39页
    3.4 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不同调控措施对地上作物品质影响第40-48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4.2.1 植物采集及生物量测定第40页
        4.2.2 植物体内有机污染物提取及测定第40-41页
        4.2.3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41页
        4.2.4 数据分析第4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4.3.1 不同调控对植物生长影响第41-42页
        4.3.2 不同调控对植物吸收DDTs的影响第42-43页
        4.3.3 油菜对DDTs富集系数研究第43-45页
        4.3.4 不同调控对植物吸收多环芳烃的影响第45页
        4.3.5 油菜对PAHs富集系数研究第45-47页
    4.4 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48-58页
    5.1 引言第4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5.2.1 酶活性测定方法第48-49页
        5.2.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49-50页
        5.2.3 数据分析第5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5.3.1 各调控措施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第50-53页
        5.3.2 土壤酶与污染物去除率相关性分析第53-57页
    5.4 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59页
    6.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在研期间所获成果和奖励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河口湿地CH4排放及盐分的影响
下一篇:安徽省雾霾污染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