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定位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定位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四节 两个主要概念 | 第13-18页 |
第一章 晚明清初——艺术赞助的黄金时代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晚明清初的社会情境 | 第18-20页 |
一、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 第18页 |
二、追求风雅的社会风气 | 第18-19页 |
三、逐步繁荣的经贸流通 | 第19页 |
四、清初扬州的文化复兴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艺术赞助的贵地:扬州 | 第20-24页 |
一、水路交通发达——扬州独特的地域环境 | 第20-21页 |
二、商品经济发达——扬州繁荣的艺术市场 | 第21-22页 |
三、海内文士半维扬——扬州良好的赞助环境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艺术的资本靠山——贾而好儒的徽商 | 第24-39页 |
第一节 徽商家族——扬州主要赞助群体 | 第24-30页 |
一、晚明清初徽商赞助群体的崛起 | 第24-27页 |
二、扬州徽商的赞助动机 | 第27-29页 |
三、扬州徽商的赞助方式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商贾的价值观转向——儒商、德商 | 第30-39页 |
一、贾而好儒——提高社会地位 | 第30-35页 |
二、诗情画意——靠近审美文化 | 第35-36页 |
三、资助供养——成为文人朋友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晚年石涛与徽商在扬州的翰墨之缘 | 第39-102页 |
第一节 赴扬参加春江诗社 | 第39-42页 |
一、1687 年离别南京赴扬州 | 第41页 |
二、参加春江诗社结识姚曼、吴绮、孔尚任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孔尚任的秘园雅集 | 第42-48页 |
第三节 1693年-1696 年间与几位徽商的交往 | 第48-58页 |
一、王学臣 | 第49页 |
二、姚曼、次翁 | 第49-52页 |
三、许松龄 | 第52-58页 |
第四节 与程氏徽商几人的交往 | 第58-73页 |
一、程哲 | 第60-65页 |
二、程浚 | 第65-69页 |
三、程鸣 | 第69-72页 |
四、程梦星 | 第72-73页 |
五、程澎、程湄兄弟 | 第73页 |
第五节 晚年石涛的主要赞助人 | 第73-94页 |
一、江世栋 | 第73-84页 |
二、程道光 | 第84-91页 |
三、吴承励、吴与桥 | 第91-94页 |
第六节 石涛与徽商子弟学生洪正治 | 第94-102页 |
第四章 扬州徽商艺术赞助对石涛艺术生涯的影响 | 第102-110页 |
第一节 石涛《黄山图》与扬州徽商 | 第102-103页 |
第二节 徽商的宏富收藏对石涛书画艺术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第三节 扬州徽商的经济赞助对晚年石涛的影响 | 第105-110页 |
注释 | 第110-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