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侵占罪的概念和历史沿革 | 第8-15页 |
一、侵占罪的概念 | 第8-9页 |
二、侵占罪的历史沿革 | 第9-15页 |
(一) 外国刑法侵占罪的历史沿革 | 第9-11页 |
1、外国古代刑法中的侵占罪 | 第9-10页 |
2、外国近现代刑法中的侵占罪 | 第10-11页 |
(二) 中国刑法侵占罪的历史沿革 | 第11-15页 |
1、古代刑法中的侵占罪 | 第11-12页 |
2、近代刑法中的侵占罪 | 第12-13页 |
3、新中国刑法中的侵占罪 | 第13-14页 |
4、我国港、澳、台地区刑法中的侵占罪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侵占罪的犯罪构成 | 第15-34页 |
一、侵占罪的客体 | 第15-24页 |
(一) 侵占罪的客体 | 第15页 |
(二) 侵占罪的对象 | 第15-24页 |
1、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 第15-20页 |
2、他人的遗忘物和埋藏物 | 第20-24页 |
二、侵占罪的客观方面 | 第24-32页 |
(一) 非法占为己有 | 第24-25页 |
1、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含义 | 第24页 |
2、非法占为己有的两种情形 | 第24-25页 |
(二) 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 | 第25-30页 |
1、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对成立侵占行为和侵占罪成立的影响 | 第25-26页 |
2、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 | 第26-30页 |
(三) “数额较大”的认定 | 第30-32页 |
1、数额较大的认定 | 第31页 |
2、数额较大与行为人实际侵占的数额 | 第31-32页 |
三、侵占罪的主体 | 第32-33页 |
(一) 侵占罪主体的立法规定 | 第32页 |
(二) 单位能否成为侵占罪主体 | 第32-33页 |
四、侵占罪的主观方面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侵占罪的认定 | 第34-38页 |
一、侵占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34-35页 |
(一) 侵占罪与一般民事违法行为的界限 | 第34页 |
(二) 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的界限 | 第34-35页 |
二、侵占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 | 第35-38页 |
(一) 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 | 第35-37页 |
(二) 侵占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 第37-38页 |
(三) 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 第38页 |
第四章 侵占罪的立法不足和立法完善 | 第38-42页 |
一、刑法第270 条第1款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表述含义不清,在理解上易生分歧 | 第38页 |
二、 关于告诉才处理的程序性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三、 法律用语不规范 | 第40页 |
四、 公有财产被侵占存在空白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46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