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技术与发展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 ·测量仪器(系统)的发展 | 第10-11页 |
| ·故障诊断系统的发展 | 第11-13页 |
| ·民航二次雷达故障诊断的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民航二次雷达概述 | 第15-19页 |
| ·二次雷达 | 第15-17页 |
| ·民航二次雷达现状 | 第17-18页 |
| ·二次雷达维修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二次雷达性能参数可测性分析和验证 | 第19-44页 |
| ·发射机 | 第19-24页 |
| ·发射机功率 | 第20-22页 |
| ·脉冲参数 | 第22-24页 |
| ·工作频率 | 第24页 |
| ·接收机 | 第24-31页 |
| ·灵敏度 | 第25-27页 |
| ·带宽 | 第27-29页 |
| ·动态范围 | 第29-30页 |
| ·STC | 第30-31页 |
| ·频率抑制 | 第31页 |
| ·射频链路 | 第31-34页 |
| ·插入损耗 | 第31-33页 |
| ·相位差 | 第33页 |
| ·驻波比 | 第33-34页 |
| ·隔离度 | 第34页 |
| ·天线列馈 | 第34-38页 |
| ·功能和指标 | 第34-36页 |
| ·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 ·测试结果 | 第37-38页 |
| ·方位信号 | 第38-39页 |
| ·概念和指标 | 第38-39页 |
| ·测试方法 | 第39页 |
| ·模块单元 | 第39-43页 |
| ·混频前置中放模块 | 第40-42页 |
| ·幅度相位均衡模块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硬件构建 | 第44-54页 |
| ·系统设计需求 | 第44页 |
| ·基于VXI 总线二次雷达性能及模块故障诊断系统构成 | 第44-45页 |
| ·硬件构建 | 第45-49页 |
| ·机箱 | 第47页 |
| ·零槽控制器 | 第47页 |
| ·电源 | 第47-48页 |
| ·模拟信号测试 | 第48-49页 |
| ·数字信号测试 | 第49页 |
| ·系统通用接口设计 | 第49-53页 |
| ·要求 | 第49页 |
| ·组成和实现 | 第49-50页 |
| ·Alenia 二次雷达通用接口设计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4-70页 |
| ·编程语言 | 第54-55页 |
| ·系统软件的设计机理 | 第55-57页 |
| ·专家系统 | 第55-56页 |
| ·基于故障树的知识库 | 第56-57页 |
| ·推理机 | 第57页 |
| ·软件结构 | 第57-58页 |
| ·软件控制方式 | 第58-59页 |
| ·故障树建立 | 第59-67页 |
| ·发射机故障树建立 | 第60-62页 |
| ·接收机故障树建立 | 第62-64页 |
| ·方位信号故障树建立 | 第64-65页 |
| ·可更换模块单元故障树建立 | 第65-67页 |
| ·专业知识库建立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