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
目录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智能家居系统概述 | 第9-10页 |
1.3 智能家居系统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4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 | 第13-29页 |
2.1 嵌入式系统介绍 | 第13页 |
2.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13页 |
2.1.2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特点 | 第13页 |
2.2 嵌入式系统组成 | 第13-15页 |
2.2.1 嵌入式系统硬件 | 第14-15页 |
2.2.2 嵌入式系统软件 | 第15页 |
2.2.3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 | 第15页 |
2.3 ARM处理器概述 | 第15-17页 |
2.3.1 ARM核简介 | 第15-16页 |
2.3.2 ARM7 | 第16页 |
2.3.3 ARM9 | 第16-17页 |
2.3.4 ARM10 | 第17页 |
2.3.5 StrongARM | 第17页 |
2.4 ARM体系的变种与ARM7TDMI处理器 | 第17-19页 |
2.5 ARM处理器模式 | 第19-20页 |
2.6 寄存器组织 | 第20-25页 |
2.6.1 ARM状态下的寄存器组织 | 第20-23页 |
2.6.2 Thumb状态下的寄存器组织 | 第23-25页 |
2.7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25-29页 |
2.7.1 μCLinux简介 | 第25-26页 |
2.7.2 μC/OS Ⅱ简介 | 第26页 |
2.7.3 VxWorks简介 | 第26-27页 |
2.7.4 WindowCE简介 | 第27-28页 |
2.7.5 Nucleus Plus简介 | 第28页 |
2.7.6 Hopen简介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智能家居技术 | 第29-32页 |
3.1 智能家居网络的引出 | 第29页 |
3.2 智能家居网络的构成 | 第29-30页 |
3.3 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 | 第30-31页 |
3.4 智能家居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嵌入式家庭网关系统构架 | 第32-49页 |
4.1 系统硬件平台概述 | 第32-33页 |
4.2 S3C4510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 第33-37页 |
4.3 电源电路 | 第37-38页 |
4.4 晶振电路与复位电路 | 第38-39页 |
4.5 Flash存储器接口电路 | 第39-42页 |
4.6 SDRAM接口电路 | 第42-44页 |
4.7 串行接口电路 | 第44-46页 |
4.8 JTAG接口电路 | 第46-47页 |
4.9 10M/100M以太网接口电路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嵌入式家庭网关实现 | 第49-57页 |
5.1 家庭网关的作用和结构 | 第49-52页 |
5.1.1 智能家庭网关的作用 | 第49-50页 |
5.1.2 家庭网关的构成 | 第50-52页 |
5.2 家庭网关的实现方案 | 第52-55页 |
5.2.1 智能家居系统网络模型 | 第52-54页 |
5.2.2 网关硬件的构造实现 | 第54-55页 |
5.3 家庭网关硬件平台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系统软件移植及应用 | 第57-66页 |
6.1 前期准备 | 第57-58页 |
6.2 引导程序 Bootloader的移植 | 第58-60页 |
6.2.1 Bootloader的整体结构 | 第58-59页 |
6.2.2 Bootloader移植关键问题 | 第59-60页 |
6.3 μCLinux内核的嵌入 | 第60-66页 |
6.3.1 μCLinux针对硬件的修改 | 第60-62页 |
6.3.2 μCLinux的移植 | 第62-65页 |
6.3.3 μCLinux内核的加载运行 | 第65-66页 |
第七章 智能家居系统的构建 | 第66-68页 |
7.1 安防模块设计 | 第66-67页 |
7.3 三表模块设计 | 第67-68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8.1 总结 | 第68页 |
8.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