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3页 |
三、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概述 | 第15-25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基础 | 第15-19页 |
(一)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第15-16页 |
(二) 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 第16-17页 |
(三) 从实践中反思经验和教训 | 第17-18页 |
(四) 紧密结合世情与国情的变化 | 第18-19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 | 第19-23页 |
(一) 解放思想、初步探索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前 | 第19-21页 |
(二) 砥砺开拓、日益完善时期:1992年十四大到2002年十六大前 | 第21-22页 |
(三) 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时期:2002年十六大至今 | 第22-23页 |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色 | 第25-41页 |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彰显主导性与时代性 | 第25-29页 |
(一) 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 第25-27页 |
(二) 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懈怠 | 第27-28页 |
(三)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折腾 | 第28-29页 |
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全局性与根本性 | 第29-32页 |
(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领,增强全局意识 | 第30-31页 |
(二) 坚持文化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 第31-32页 |
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彰显科学性与凝聚性 | 第32-35页 |
(一)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构建新型的文化发展模式 | 第33-34页 |
(二)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社会共识 | 第34-35页 |
四、立足人民群众需要推进文化改革,彰显人民性与创新性 | 第35-41页 |
(一)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明确文化发展立足点 | 第36-37页 |
(二)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引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 第37-38页 |
(三) 坚持以传承借鉴为重要支撑,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 第38-41页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面临的问题 | 第41-51页 |
一、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元化对主流文化提出更多挑战 | 第41-43页 |
二、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长仍不协调 | 第43-45页 |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贡献不足 | 第45-48页 |
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与政治、经济国际影响力并不相称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对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思考 | 第51-62页 |
一、构建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文化发展道路 | 第51-53页 |
二、构建人民根本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和谐共生的文化发展道路 | 第53-55页 |
三、构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翼齐飞的文化发展道路 | 第55-57页 |
四、构建文化体制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协同进步的文化发展道路 | 第57-59页 |
五、构建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相互协调的文化发展道路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