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聚电解质的构象行为及复杂流动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5-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1页
        1.2.1 聚电解质刷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5页
        1.2.2 电渗流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28页
        1.2.3 核小体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1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反离子价对线性聚电解质刷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影响第33-67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分子动力学第34-41页
        2.2.1 基本原理第34-35页
        2.2.2 势能模型第35-38页
        2.2.3 热浴模型第38-39页
        2.2.4 求解粒子运动方程第39-41页
    2.3 聚电解质刷的静态特性第41-55页
        2.3.1 系统模型第41-42页
        2.3.2 不同接枝度条件下的聚电解质刷第42-46页
        2.3.3 管壁间隔对刷构象的影响第46-49页
        2.3.4 作用在管壁上的压力第49-51页
        2.3.5 反离子混合第51-53页
        2.3.6 反离子扩散第53-55页
    2.4 聚电解质刷的动态特性第55-65页
        2.4.1 模型参数第55-56页
        2.4.2 渗透压第56-59页
        2.4.3 剪切特性第59-65页
    2.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3章 瓶刷型聚电解质的构象行为第67-99页
    3.1 引言第67-68页
    3.2 单个瓶刷型聚电解质的构象转变第68-79页
        3.2.1 模型及模拟细节第68页
        3.2.2 反离子浓缩及密度曲线第68-72页
        3.2.3 瓶刷型聚电解质的结构第72-77页
        3.2.4 结构因子和径向分布函数第77-79页
    3.3 瓶刷型聚电解质刷的构象行为第79-93页
        3.3.1 系统描述第79-80页
        3.3.2 接枝度对刷构象的影响第80-88页
        3.3.3 Bjerrum长度参数的影响第88-93页
    3.4 电场驱动瓶刷型聚电解质穿过纳米管道第93-97页
        3.4.1 模型及参数第93-94页
        3.4.2 运动速度与伸展长度第94-95页
        3.4.3 旋转半径与单体分布第95-97页
    3.5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4章 聚合物刷对纳米管道中电渗流动的影响第99-131页
    4.1 引言第99-100页
    4.2 聚合物刷对受限于平行平板间的电渗流的调制作用第100-113页
        4.2.1 系统模型第100-102页
        4.2.2 接枝度的影响第102-108页
        4.2.3 不同电场强度条件下的电渗流第108-113页
    4.3 聚合物刷对纳米孔中电渗流的影响第113-123页
        4.3.1 耗散粒子动力学第113-115页
        4.3.2 模型细节第115-117页
        4.3.3 电渗流动特性分析第117-123页
    4.4 受电场控制的聚电解质刷对电渗流的调控作用第123-128页
        4.4.1 管道开合第123-125页
        4.4.2 流量控制第125-126页
        4.4.3 带电粒子分布第126-128页
    4.5 本章小结第128-131页
第5章 聚电解质刷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第131-153页
    5.1 引言第131页
    5.2 瓶刷型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自组装纳米结构第131-138页
        5.2.1 初始构型及参数选择第131-133页
        5.2.2 自组装过程第133-134页
        5.2.3 吸附特性第134-135页
        5.2.4 结构转变第135-138页
    5.3 表面活性剂在球型聚电解质刷中的吸附特性第138-146页
        5.3.1 改变表面活性剂量第138-142页
        5.3.2 表面活性剂长度的影响第142-144页
        5.3.3 改变接枝度第144-146页
    5.4 平面型聚电解质刷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第146-150页
        5.4.1 密度曲线第146-148页
        5.4.2 复合物结构第148-149页
        5.4.3 末端分布第149-150页
        5.4.4 分子扩散第150页
    5.5 本章小结第150-153页
第6章 聚合物刷在剪切流中的粒子—连续耦合模拟第153-163页
    6.1 引言第153-154页
    6.2 连续—粒子耦合算法第154-157页
        6.2.1 约束动力学方法第154-156页
        6.2.2 边界力模型第156-15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57-162页
    6.4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第7章 核小体非平衡动力学第163-185页
    7.1 引言第163页
    7.2 核小体纤维的受限伸展第163-172页
        7.2.1 研究进展第163-164页
        7.2.2 蒙特卡洛方法第164-168页
        7.2.3 核小体纤维受限特性分析第168-172页
    7.3 核小体结构与动力学的粗粒化模拟第172-183页
        7.3.1 研究进展第172-174页
        7.3.2 核小体粗粒化模型第174-178页
        7.3.3 结构与动力学分析第178-183页
    7.4 本章小结第183-185页
第8章 全文总结第185-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207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207-211页
致谢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鹿茸多肽纳米复合材料对成骨细胞及骨愈合的影响
下一篇: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及初步机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