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刑事诉讼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8-9页
2 我国刑事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概述第9-13页
    2.1 证据及其诉讼价值第9-10页
    2.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产生第10页
    2.3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界定第10-13页
3 我国构建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第13-16页
    3.1 社会法治发展的需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举第13-14页
    3.2 利益权衡的需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博弈第14-15页
    3.3 程序规范的需要——遏制非法取证,提高诉讼效率第15-16页
4 我国规制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法律发展第16-21页
    4.1 早期空白阶段第16页
    4.2 发展阶段——两个证据规定开辟了新局面第16-18页
    4.3 上升完善阶段——新《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颁布第18-21页
5 我国现行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及成因第21-26页
    5.1 我国现行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缺陷第21-23页
        5.1.1 从实体规定的角度来看第21-22页
        5.1.2 从程序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角度来看第22-23页
    5.2 我国现行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及成因第23-26页
        5.2.1 传统法制观念的影响——重实体真实、轻程序正义第23-24页
        5.2.2 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影响——重惩罚犯罪、轻保障人权第24-25页
        5.2.3 司法体制的影响——司法不独立、与政治目标挂钩第25-26页
6 考察域外国家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第26-33页
    6.1 美国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第26-28页
        6.1.1 美国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及发展第26-27页
        6.1.2 美国对“毒树之果”的法律规制第27-28页
    6.2 英国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第28-29页
    6.3 大陆法系国家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第29-30页
    6.4 域外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对我国的启示第30-33页
7 完善我国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第33-40页
    7.1 确定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第33-34页
        7.1.1 扩大非法实物证据排除的法定证据种类第33页
        7.1.2 厘清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分类及排除模式第33-34页
    7.2 构建“实质性违法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模式第34-36页
        7.2.1 对于逮捕获取的实物证据第34页
        7.2.2 对于拘留获取的实物证据第34-35页
        7.2.3 对于搜查、查封、扣押获取的实物证据第35-36页
    7.3 构建“程序瑕疵性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模式第36-37页
        7.3.1 对“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进行明确界定第36页
        7.3.2 对“补正”和“合理解释’的程序进行规范第36-37页
    7.4 增加“毒树之果”排除规则第37页
    7.5 完善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程序第37-39页
        7.5.1 明确程序的启动时间第37-38页
        7.5.2 细化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第38页
        7.5.3 建立预审法官与庭审法官相分离的制度第38页
        7.5.4 划分不同诉讼阶段的证据排除程序第38-39页
    7.6 构建非法实物证据排除的相关配套措施第39-40页
8 结语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宅负荷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江门中微子探测器结构选型分析与节点承载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