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1.2.1 闲暇时间经济理论 | 第9-10页 |
1.2.2 旅游“黄金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2.3 旅游者行为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 第11-13页 |
第2章 旅游“黄金周”历史背景分析 | 第13-21页 |
2.1 旅游“黄金周”数据分析 | 第13-17页 |
2.1.1 黄金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 第13-14页 |
2.1.2 黄金周占全年国内旅游的份额 | 第14-15页 |
2.1.3 黄金周的消费水平指数 | 第15-16页 |
2.1.4 黄金周的旅游贡献率 | 第16页 |
2.1.5 相关性分析 | 第16-17页 |
2.2 旅游“黄金周”数据分析结论 | 第17-19页 |
2.3 旅游“黄金周”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19-20页 |
2.3.1 计算“黄金周”成本时忽略了负外部成本 | 第19-20页 |
2.3.2 人为加剧旅游淡旺季,基础设施闲置,旅游工作人员面临失业,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 第20页 |
2.3.3 短期的假日旅游,并没有从根本上刺激和扩大消费总量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新休假制度的分析 | 第21-24页 |
3.1 黄金周改革的背景 | 第21页 |
3.2 新休假制度的特点分析 | 第21-2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4章 新休假制度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的实样调查 | 第24-38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4.2.1 大学生出游率分析 | 第25-26页 |
4.2.2 大学生旅游态度分析 | 第26-27页 |
4.2.3 大学生旅游目的地及旅游偏好分析 | 第27页 |
4.2.4 影响大学生旅游的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4.2.5 大学生旅游地时空特征分析 | 第29页 |
4.2.6 大学生出游方式分析 | 第29-30页 |
4.2.7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 第30页 |
4.2.8 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来源分析 | 第30-31页 |
4.2.9 大学生对旅行社的认知 | 第31页 |
4.2.10 期盼的旅游目的地分析 | 第31页 |
4.3 基于 SWOT 分析的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 第31-37页 |
4.3.1 大学生旅游市场特征 | 第31-34页 |
4.3.2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 第34-35页 |
4.3.3 大学生消费潜力分析 | 第35-36页 |
4.3.4 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可行性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新休假制度对大学生出游带来的影响 | 第38-46页 |
5.1 “1+2+5”的新休假模式推出,增强了大学生的出游力 | 第38页 |
5.2 “化长为短”,大学生出游时间和方式多样化 | 第38页 |
5.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旅游行为的质量,激发个性化旅游发展 | 第38-40页 |
5.3.1 淡化旅游淡旺季界限,提高大学生旅游行为质量 | 第38-39页 |
5.3.2 推出大学生旅游专线,开发适合大学生层次和兴趣的旅游产品 | 第39-40页 |
5.4 有利于大学生继承、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第40页 |
5.5 大学生作为旅游消费市场的未来主力军,提前培育大学生旅游休闲意识 | 第40-45页 |
5.5.1 构建高校旅游网络, 进行网络动态营销 | 第40-43页 |
5.5.2 加强旅游业整体形象宣传, 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旅游业 | 第43-44页 |
5.5.3 在推广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采用合理定价的策略 | 第44页 |
5.5.4 对大学生旅游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 第44-4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46-50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6.2 新休假制度来临的“后”战略 | 第47-49页 |
6.2.1 创新旅游发展理念 | 第47页 |
6.2.2 重视旅游市场的细分 | 第47页 |
6.2.3 优化产品开发模式(吸引大学生投入与参与) | 第47-48页 |
6.2.4 拓展旅游促销渠道(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 第48页 |
6.2.5 完善公务服务体系(增强城市旅游功能) | 第48页 |
6.2.6 注重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拓展与培养潜在市场) | 第48-49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