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20页 |
1.1 流行病学 | 第11页 |
1.2 致病基因及临床表现 | 第11-14页 |
1.3 诊断 | 第14-15页 |
1.4 鉴别诊断 | 第15-16页 |
1.5 治疗 | 第16-17页 |
1.6 小结 | 第17-18页 |
附表 1 | 第18-19页 |
附图 1 | 第19-20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0-21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3.1.1 实验对象 | 第21页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页 |
3.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3.2 实验技术与方法 | 第22-28页 |
3.2.1 临床辅助检查 | 第22页 |
3.2.2 肌肉病理研究 | 第22-28页 |
附表 2 | 第28-29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9-38页 |
4.1 LGMD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 | 第29-30页 |
4.1.1 性别 | 第29页 |
4.1.2 年龄 | 第29-30页 |
4.2 LGM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 第30-32页 |
4.2.1 首发症状及主要临床表现 | 第30-31页 |
4.2.2 特殊体征 | 第31页 |
4.2.3 其他临床表现 | 第31页 |
4.2.4 家族史 | 第31-32页 |
4.2.5 既往史 | 第32页 |
4.3 临床辅助检查 | 第32页 |
4.3.1 血清CK值 | 第32页 |
4.3.2 心电图 | 第32页 |
4.3.3 肌电图 | 第32页 |
4.4 肌肉病理 | 第32-38页 |
4.4.1 组织化学染色 | 第32-34页 |
4.4.2 免疫组化结果 | 第34-36页 |
4.4.3 正常对照和30例患者光镜下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照片 | 第36-3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8-43页 |
5.1 LGMD组临床特点 | 第38-39页 |
5.1.1 发病年龄 | 第38页 |
5.1.2 主要临床表现 | 第38页 |
5.1.3 家族史 | 第38-39页 |
5.2 LGMD患者的临床辅助检查 | 第39-40页 |
5.2.1 血清CK值 | 第39页 |
5.2.2 肌电图检查 | 第39页 |
5.2.3 ECG | 第39-40页 |
5.3 组织病理学改变 | 第40页 |
5.4 LGMD的分子病理学机制 | 第40-43页 |
5.4.1 dysferlinopathys | 第40-41页 |
5.4.2 Sarcoglycanopathys | 第41-4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创新点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