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第16-33页 |
2.1 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发展历程 | 第16-20页 |
2.1.1 “播音教育”溯源(1918 年—1940 年) | 第16-17页 |
2.1.2 基础建设时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 | 第17-19页 |
2.1.3 飞跃发展时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2000 年至今) | 第19-20页 |
2.2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 第20-29页 |
2.2.1 加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大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20-26页 |
2.2.2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院校的格局分布 | 第26-27页 |
2.2.3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特点分析 | 第27-29页 |
2.3 新的媒介环境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发展暴露出的多重矛盾 | 第29-33页 |
2.3.1 学科定位多重矛盾 | 第29-31页 |
2.3.2 专业院校激增与各种资源短缺的矛盾 | 第31-33页 |
3 媒介融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 第33-55页 |
3.1 媒介融合概述 | 第33-42页 |
3.1.1 “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 | 第33-36页 |
3.1.2 媒介融合类型划分 | 第36-38页 |
3.1.3 媒介融合引发的变革 | 第38-42页 |
3.2 媒介融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影响 | 第42-47页 |
3.2.1 媒介环境变革影响人才培养规格 | 第42-43页 |
3.2.2 培养目标分析 | 第43-47页 |
3.2.3 选拔考核方式的与时俱进 | 第47页 |
3.3 媒介融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冲击 | 第47-51页 |
3.3.1 课程设置中的短板与要求 | 第48-50页 |
3.3.2 专业课程教学法分析 | 第50-51页 |
3.4 媒介融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师资队伍的新要求 | 第51-55页 |
3.4.1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 第52-53页 |
3.4.2 媒介融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师资建设的要求 | 第53-55页 |
4 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 第55-65页 |
4.1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 | 第55-58页 |
4.2 大众传媒新趋势下,提升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 | 第58-59页 |
4.3 借力数字化新媒体,营造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新环境 | 第59-60页 |
4.4 转变专业招录方式,量化多栖人才的选拔标准 | 第60-62页 |
4.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实践环节与培养路径 | 第62-65页 |
5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