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北部古生代沉积及其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2-17页 |
1.1.1 中亚造山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2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 工作量及成果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2-31页 |
2.1 地层 | 第22-28页 |
2.1.1 古生界 | 第22-27页 |
2.1.2 中新生界 | 第27-28页 |
2.2 侵入岩 | 第28-29页 |
2.2.1 新元古代片麻岩 | 第28页 |
2.2.2 志留纪侵入岩 | 第28-29页 |
2.2.3 二叠纪侵入岩 | 第29页 |
2.2.4 三叠纪侵入岩 | 第29页 |
2.3 区域构造分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古生代沉积-构造特征 | 第31-68页 |
3.1 早古生代至泥盆纪地层-构造特征 | 第31-53页 |
3.1.1 地层时代 | 第32-35页 |
3.1.2 沉积环境分析 | 第35-42页 |
3.1.3 沉积岩构造背景分析 | 第42-53页 |
3.2 晚古生代地层-构造特征 | 第53-65页 |
3.2.1 地层时代 | 第53-56页 |
3.2.2 沉积环境分析 | 第56-59页 |
3.2.3 沉积岩构造背景分析 | 第59-6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四章 沙拉扎山构造带古生代沉积-构造特征 | 第68-95页 |
4.1 地层时代 | 第69-73页 |
4.1.1 “阿木山组” | 第69-71页 |
4.1.2 “本巴图组” | 第71-73页 |
4.2 沉积环境分析 | 第73-84页 |
4.2.1 “阿木山组” | 第73-79页 |
4.2.2 “本巴图组” | 第79-84页 |
4.3 沉积岩构造背景分析 | 第84-93页 |
4.3.1“阿木山组” | 第84-89页 |
4.3.2“本巴图组” | 第89-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诺尔公-狼山构造带古生代构造特征 | 第95-102页 |
5.1 地层时代 | 第95-96页 |
5.2 岩石特征 | 第96-98页 |
5.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98-100页 |
5.3.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98-99页 |
5.3.2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 第99-100页 |
5.4 构造特征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阿拉善及其北部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 | 第102-10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5-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4页 |
附录 | 第124-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