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3页 |
图表目录 | 第13-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3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9页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33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目标和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1.4.2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34页 |
1.4.3 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基于WSN的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现场感知业务的生存周期改良技术研究 | 第37-99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0页 |
2.2.1 以加强底层通信能力为主,与上层协议关联松散 | 第38-39页 |
2.2.2 SISO与MIMO的能耗阈值定量研究问题 | 第39页 |
2.2.3 空时编码的效率问题 | 第39-40页 |
2.3 基于虚拟MIMO的WSN最大生存周期的路由策略 | 第40-89页 |
2.3.1 主要工作介绍 | 第40-41页 |
2.3.2 系统模型与假设 | 第41-45页 |
2.3.3 基于虚拟MIMO的WSN最大生存周期的路由策略设计 | 第45-79页 |
2.3.3.1 策略描述 | 第45-46页 |
2.3.3.2 MLRV第一周期设计 | 第46-57页 |
2.3.3.3 MLRV第二周期设计 | 第57-69页 |
2.3.3.4 MLRV第三周期设计 | 第69-79页 |
2.3.4 系统总能耗建模与分析 | 第79-89页 |
2.3.4.1 动态分簇的能耗建模 | 第80页 |
2.3.4.2 簇内通信的能耗建模 | 第80-81页 |
2.3.4.3 簇头节点融合和发送数据的能耗建模 | 第81-82页 |
2.3.4.4 使用协同通信技术传递给网关节点的能耗建模 | 第82-85页 |
2.3.4.5 生成路由表的能耗建模 | 第85-86页 |
2.3.4.6 MLRV总能耗建模与分析 | 第86-89页 |
2.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89-96页 |
2.5 讨论与结论 | 第96-9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三章 基于WSN的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现场感知业务的稳定性保障技术研究 | 第99-135页 |
3.1 引言 | 第99-100页 |
3.2 相关研究工作 | 第100-104页 |
3.3 系统模型和假设 | 第104-108页 |
3.3.1 簇头节点的安全缓存区设计 | 第105-106页 |
3.3.2 通信子网描述 | 第106-107页 |
3.3.3 关于时钟同步方法 | 第107-108页 |
3.4 DCWM策略描述 | 第108-118页 |
3.4.1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簇头节点状态调度机制 | 第110-113页 |
3.4.1.1 节点状态模型 | 第110-111页 |
3.4.1.2 调度机制的工作过程 | 第111-113页 |
3.4.2 基于小波稀疏基的压缩采样方法 | 第113-118页 |
3.4.2.1 采样模式设计 | 第113-114页 |
3.4.2.2 基于小波稀疏基的压缩采样方法 | 第114-118页 |
3.5 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118-132页 |
3.5.1 数据压缩的精度 | 第120-123页 |
3.5.2 数据压缩率 | 第123-127页 |
3.5.3 网络吞吐量 | 第127-129页 |
3.5.4 DCWM策略的总能耗 | 第129-130页 |
3.5.5 RTS平均重传率 | 第130-132页 |
3.6 讨论与结论 | 第132-13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四章 油菜大田环境下WSN信道传播损耗特性建模研究 | 第135-167页 |
4.1 引言 | 第135页 |
4.2 相关研究工作 | 第135-137页 |
4.3 材料与方法描述 | 第137-140页 |
4.3.1 测试场景描述 | 第137-138页 |
4.3.2 测试器材与方法 | 第138-140页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40-159页 |
4.4.1 常用信道路径损耗模型 | 第141-142页 |
4.4.2 建模与数据分析 | 第142-159页 |
4.4.2.1 路径损耗建模 | 第142-153页 |
4.4.2.2 突变点位置DB的分布特征 | 第153-156页 |
4.4.2.3 路径损耗指数N的评估 | 第156-158页 |
4.4.2.4 阴影衰落损耗因子XΣ的分布特性 | 第158-159页 |
4.5 讨论与结论 | 第159-166页 |
4.5.1 模型验证 | 第159-165页 |
4.5.2 结论 | 第165-1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66-167页 |
第五章 基于WSN的油菜生长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167-177页 |
5.1 引言 | 第167-168页 |
5.2 系统设计 | 第168-172页 |
5.2.1 总体设计 | 第168-169页 |
5.2.2 传感器节点设计 | 第169-171页 |
5.2.3 上位机组态软件设计 | 第171-172页 |
5.3 仿真实验和大田试验 | 第172-176页 |
5.3.1 无线传感器节点功耗测试 | 第172-174页 |
5.3.2 大田试验 | 第174-1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76-177页 |
第六章 全文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第177-179页 |
6.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77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77-178页 |
6.3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78-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95页 |
附录 中英文对照索引表 | 第195-198页 |
致谢 | 第198-200页 |
作者简介 | 第200-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