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概述 | 第9-11页 |
二、刑事扣押中财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 第11-15页 |
(一) 相关案例 | 第11页 |
(二) 扣押制度的宪政内涵 | 第11-13页 |
1. 国外立法 | 第11-12页 |
2. 我国立法 | 第12-13页 |
(三) 公民自身对财产权保护的要求 | 第13页 |
(四) 平衡国家公权与公民私权的需要 | 第13-15页 |
三、刑事扣押中财产权保障现状分析 | 第15-21页 |
(一) 扣押程序的启动 | 第15-16页 |
1. 自行审批启动扣押程序 | 第15页 |
2. 扣押启动缺乏证明标准 | 第15-16页 |
(二) 对私人财产扣押的实施 | 第16-18页 |
1. 扣押程序中合理性的缺失 | 第16-17页 |
2. 扣押缺乏比例原则的观念 | 第17-18页 |
3. 扣押的相关规定过于粗疏笼统 | 第18页 |
(三) 对扣押财产的保管与处理 | 第18-19页 |
(四) 扣押财产的返还 | 第19页 |
(五) 因扣押致私人财产的毁损、灭失缺乏有效的救济手段 | 第19-21页 |
四、对私人财产扣押制度的完善 | 第21-28页 |
(一) 扣押程序启动 | 第21-23页 |
1. 确立令状主义 | 第21-22页 |
2. 明确实施扣押的证明标准 | 第22-23页 |
(二) 扣押具体实施 | 第23-25页 |
1. 完善扣押程序中的合理性 | 第23-24页 |
2. 扣押应当遵循比例原则 | 第24页 |
3. 完善扣押的具体规则 | 第24-25页 |
(三) 建立对扣押财产执行与保管分离的制度 | 第25-26页 |
(四) 规范扣押物返还程序 | 第26页 |
(五) 完善扣押后的救济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