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观测(测验)论文--冰情观测论文

基于多种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寒区冰情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冰情检测技术现状的分析第14-15页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5-17页
第二章 基于冰、水、空气等效电阻-温度特性差异的冰情检测机理研究第17-23页
    2.1 基于冰、水、空气等效电阻特性差异的冰情检测机理的实验研究第17-19页
        2.1.1 冰、水、空气等效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分析第17-19页
        2.1.2 冰层内部温度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冰结构影响的实验分析第19页
    2.2 极低温环境下冰情检测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实验分析第19-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适应于高寒区内陆河道的冰情监测系统结构设计第23-33页
    3.1 冰情监测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第23-24页
    3.2 冰层厚度传感器结构设计第24-26页
    3.3 多种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的设计第26-31页
        3.3.1 可再生能源发电特点第26-27页
        3.3.2 水(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设计第27-31页
            3.3.2.1 光伏发电部分第27页
            3.3.2.2 流体动能发电装置第27-30页
            3.3.2.3 互补控制器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冰情监测系统现场数据采集电路硬件设计第33-63页
    4.1 冰情监测系统现场数据采集电路的构成第33-35页
    4.2 现场数据采集电路各功能模块的选型与设计第35-52页
        4.2.1 逻辑选通模块第35-38页
        4.2.2 嵌入式微处理器第38-40页
        4.2.3 A/D 转换模块第40-42页
        4.2.4 系统时钟模块第42-43页
        4.2.5 温度采集模块第43-44页
        4.2.6 复位模块第44-45页
        4.2.7 数据存储模块第45-47页
        4.2.8 电源模块第47-48页
        4.2.9 串口通讯模块第48-49页
        4.2.10 GPRS 通信模块第49-51页
        4.2.11 LCM_KEY 模块第51-52页
    4.3 低功耗智能保温系统的设计第52-60页
        4.3.1 加热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第53-54页
        4.3.2 保温层的选择与设计第54-56页
        4.3.3 温控电路的设计第56-60页
        4.3.4 蓄电池防冻处理第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五章 冰情监测系统现场数据采集电路的软件设计第63-73页
    5.1 系统主程序设计第63-65页
    5.2 时钟中断程序设计第65-66页
    5.3 多点温度采集程序设计第66-67页
    5.4 等效电阻电压采集程序设计第67-69页
    5.5 数据存储程序设计第69-70页
    5.6 串口数据发送程序设计第70-71页
    5.7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冰情自动监测系统的工程现场试验及冰情数据分析第73-81页
    6.1 黑龙江漠河河道现场安装、调试情况第73-75页
    6.2 冰情监测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75-79页
        6.2.1 2013.12.22 单日现场原始数据分析第75-77页
        6.2.2 2013.12-2014.4 黑龙江漠河河道连续冰情观测数据分析第77-79页
    6.3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合标签和评分的茶产品个性化推荐研究
下一篇:消防侦察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