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1 社区银行 | 第16-18页 |
2.1.1 社区银行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 社区银行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国外社区银行实践经验 | 第18-19页 |
2.2.1 美国社区银行 | 第18页 |
2.2.2 澳洲社区银行 | 第18-19页 |
2.2.3 日本社区银行 | 第19页 |
2.3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2.4 国内社区银行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4.1 社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20-21页 |
2.4.2 中外社区银行对比研究 | 第21页 |
2.4.3 社区银行发展方向与对策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莱商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 第23-27页 |
3.1 莱商银行简介 | 第23页 |
3.2 莱商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3 莱商银行社区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3.3.1 发展社区银行是缓冲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手段 | 第25页 |
3.3.2 发展社区银行是巩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必要途径 | 第25-26页 |
3.3.3 发展社区银行是获取新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方式 | 第26页 |
3.3.4 发展社区银行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莱商银行发展社区银行的 SWOT 分析 | 第27-38页 |
4.1 莱商银行发展社区银行内部优势 | 第27-28页 |
4.1.1 经营机制灵活,产品可延伸性强 | 第27页 |
4.1.2 战略发展方向明确,以服务中小企业与居民为中心 | 第27页 |
4.1.3 小微企业利润中心成立,服务更有针对性 | 第27-28页 |
4.2 莱商银行发展社区银行内部劣势 | 第28-30页 |
4.2.1 零售业务发展经营不足,信息化水平低 | 第28页 |
4.2.2 社区银行见效慢,资金压力大 | 第28-29页 |
4.2.3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模式单一 | 第29-30页 |
4.2.4 缺乏专业人才,风险防控能力薄弱 | 第30页 |
4.3 莱商银行发展社区银行外部机遇 | 第30-34页 |
4.3.1 社区顾客特点与中小型银行服务相匹配 | 第30页 |
4.3.2 社区居民与小微企业便民融资需求不断增强 | 第30-31页 |
4.3.3 地缘优势明显,更贴近顾客 | 第31-32页 |
4.3.4 外部经济环境良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 第32-34页 |
4.4 莱商银行发展社区银行外部威胁 | 第34-36页 |
4.4.1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 第34页 |
4.4.2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差异化难度提高 | 第34-35页 |
4.4.3 民营银行启动,新的潜在进入者威胁加大 | 第35-36页 |
4.4.4 产品可替代性越来越强,金融脱媒日益严重 | 第36页 |
4.5 莱商银行发展社区银行的 SWOT 分析汇总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莱商银行发展社区银行的对策 | 第38-45页 |
5.1 进一步明确区域与顾客定位 | 第38-39页 |
5.1.1 基于社区分类实现社区银行有效定位 | 第38页 |
5.1.2 以商户为突破口,重点营销 | 第38-39页 |
5.2 精心培育业务经营特色 | 第39-41页 |
5.2.1 借力政府,发展代收公用事业费 | 第39页 |
5.2.2 贷款差异化,提高贷款效率 | 第39-40页 |
5.2.3 服务产品的多元化,凸显竞争优势 | 第40-41页 |
5.3 优化网点布局,做好基础性工作 | 第41-43页 |
5.3.1 做好社区银行选址工作 | 第41-42页 |
5.3.2 明确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 | 第42-43页 |
5.4 根植社区,实现社区、银行共建共赢 | 第43-45页 |
5.4.1 开展社区共建活动,树立良好口碑 | 第43页 |
5.4.2 培养社区忠诚顾客,以点带面 | 第43-45页 |
第六章 莱商银行发展社区银行的保障措施 | 第45-48页 |
6.1 积极争取政府与监管支持 | 第45页 |
6.2 正确处理好风险与业务的关系 | 第45页 |
6.3 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实现公平分配 | 第45-48页 |
6.4 引进人才,提高产品研发与信息化水平 | 第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